《加华文苑》编委会
主任:林楠
委员:微言 程宗慧 冯玉 刘明孚 许嘉莹
主编:微言 冯玉
执行主编:刘明孚
执行编委:许嘉莹
责任编委:
王志光(文学评论)
梁 娜(散文类)
杨 柳(小说、剧本)
刘明孚(传统诗词)
索妮娅(新诗)
张馨元(诗文翻译)
韩长福(诗文诵读)
古 中(书法)
刘 德(绘画)
谢孝宠(常州会员各类作品)
《加华文苑》第2期
2020年11月15日
目录
【文学评论】
读北美华人散文,此公不宜错过 | 刘荒田 |
苏轼乐观精神探源 | 任京生 |
【散文】
【小说】
【剧本】
文化之困 (连载之二) | 一鹤 |
中华成语故事 ── 完璧归赵 | 改编:向虹 |
【诗词联】
叶园春 • 大词派庚子云端年会感怀 | 谢孝宠 |
七绝二首 • 大词派云端年会致谢公暨与会诸贤 | 程宗慧 |
贺联 • 祝大词派庚子年会于线上召开 | 程宗慧 |
贺联 • 热烈庆祝中华词派大联盟线上年会胜利召开 | 微言 |
采桑子 • 贺大词派庚子云端年会 | 冯玉 |
贺大词派云端年会七绝二首 | 李建军 |
思佳客 • 赞大词派网上年会 | 华元瑞 |
为谢老师辛勤编撰《大词派》作素描 | 王虎英 |
贺联 • 祝大词派年会在线召开 | 刘明孚 |
秋興之二 | 張焱 |
唐多令 | Maggie湄伊 |
七律四首 • 感恩辞 | 冯瑞云 |
秋吟二首 | 陈伟超 |
词二首 | 水木清华 |
七绝 • 晚霞 | 秀玉 |
秋興 | 南山 |
一萼紅 • 春日思舊 | 曹小平 |
巫山一段云 • 相思 | 雨田 |
醉花间 • 情 | 随爱飘游 |
烛影摇红 • 秋忆 | 彧蛇 |
【新诗】
银杏 | 水木清华 |
无病呻吟的秋 | 艾伦 |
渡口 | Maggie湄伊 |
秋之舞 | 竹笛 |
秋叶吟 | 彥如 |
红尘客栈 | Coral 珊瑚 |
秋雨湿韵 | South peak Tan (南峰) |
那些握不住的事物 | David(大卫) |
秋叶 | 小刺猬 |
地理詩10首:四海八荒 | 甘建华 |
【译丛】
詩化的家園,詩意的人生 (诗报告) | 作者:蘆卉 英譯:伍婉雯 |
【诵读】
枫叶的情怀兼及感恩节 | 作者: 芦卉 英译:刘明孚 中文朗诵:赵淑香 英文朗诵:景芳 |
不能忘却的纪念 | 作者、诵读者:艾伦 |
In Flanders Fields | By Dr. John McCrae Recited by Jason, Jackson, Alexandra, Jade, Jasmine |
【书法】
欧阳修《秋声赋》截图 | 古中 |
毛泽东词《咏梅》 | 李国维 |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 邱志强 |
【绘画】
耕海 | 邱志强 |
山行 | 廖中慧 |
五月榴火 | 刘德 |
祝贺大词派云端年会召开 | 吴萍 |
【文学评论】
读北美华人散文,此公不宜错过
刘荒田/旧金山
在旧金山住了将近38年,王鼎钧先生和木心先生一直是我的偶像。木心先生在纽约住了24年后,2006年回老家乌镇,2011年去世。年逾九旬的鼎公,笔力一样沉厚,并活跃在文学圈,提携后辈,引领潮流。去年起,因特别的机缘,我细读宣树铮教授移民美国后的大部分散文作品,惊觉高手如林的美东华文作者群中,宣公是排在王鼎钧和木心两公后最不可错过的一位,我认识他的价值有点迟,须认真补课。
在宣树铮随笔《倾盖话鼎公》读到一段:“2014年7月21日,星期天,鼎公发来电邮:‘星期一有空吗?22日上午11时,到君豪饮茶如何?鼎拜’。我回他:‘敢问还有哪几位先生?铮顿首。’鼎公再复:‘唯使君与操耳。一笑。’我奉回一电:‘如此说来,明天要下雨打雷了。11点牛马走准时到。’鼎公跟着回电:‘算就了阴雨凉爽,勿忘带伞。’”文人之间开玩笑而已,以89岁的鼎公的谦和,75岁的宣公的洞达,两人自封曹刘,在乎“排名”是绝对不可能的。只宜从另一方面看,精短的来往电邮活用《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一典,温雅的情怀,深藏的幽默,可誉为妙不可言的新“世说”。读宣树铮作品中的最佳作,套古人读书受震撼时的形容:“如被人一棒击昏”。且看一篇:
宣树铮
文革初,1966年7月,麦收季节,我们六个才揪出待批斗的的牛鬼蛇神,被工作组遣发到天山脚下生产队割麦子,为期三周。六人自成一组,互相监督。住在两间一统、四邻不靠的土坯屋里,一溜长炕,六个人绰绰有余; 吃饭上生产队食堂,顿顿洋芋。夏天,不到四点天就亮了,牵一丝残梦出工,傍晚,落日含悲,暮霭凝愁,收工。晚饭后,六个人在门口或蹲或站,任凭墨一般的夜色从四面八方逼来,偶尔聊几句,也只是山里的哈熊、天上的鹰隼、戈壁的黄羊,不染政治,不谈运动,再说这里也听不到广播,看不到报纸。待下山风吹得双臂起粟,就进屋,点亮窗台上的油灯,人影折上了顶棚,晃动着。“像不像牛鬼蛇神?”老刘说。
差不多打第三天起,每晚睡到炕上,腹中就回肠荡气,想放屁。也不知肚子里哪来这么多气,吃多了洋芋?还是像医生说的,心理压力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产气就多?那天夜晚,老彭最后一个睡,照例吹灯,就在鼓腮吹气的刹那,他放了个屁,响迸秋星。顿时一片死寂,几秒钟后,嘿嘿的笑声在炕上流淌,终于决堤而成狂笑。笑声才歇,屁声又起,这回是老丁,于是又一阵笑。不一会功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余的人都宫商角征羽放起屁来。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到拉屎放屁。祸从口出,但放屁无罪;言多必失,然而总不能给屁定性吧:这是革命的屁,那是反动的屁?不用担心,放屁自由。于是每天临睡,我们总要将门拉开一道缝。睡到炕上,只等谁放第一炮,立时一条炕上高响低鸣,前呼后应,毫无顾忌。有天吃晚饭时,刚从城里回来的生产队会计说,他见了传单,北京出了学生红卫兵,穿军装,手里拎着铜头皮带,见牛鬼蛇神就往死里打,还给老师剃阴阳头……。我们没有吭气,但脸色都有些异样。
那一晚上,腹中岂止回肠荡气,简直是云水怒、风雷激。人像喝多了酒,恍惚,亢奋。竟然挖空心思要给每一个屁命名,以音为准,不论气味儿。起先还只是敲木鱼、吹喇叭之类,渐渐,有艺术性了:长吁短叹、无病呻吟、夜半歌声、空谷足音、曲径通幽、大河奔流……再到后来,越发夸张,配以诗句了:朔气传金柝、鸟鸣山更幽、梦魂摇曳橹声中、长笛一声人倚楼、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毛主席说:不须放屁。诸位,睡吧。”老彭提醒大家。半个月下来,我们都成了屁精了,都把放屁叫“奏屁”了。六个人中奏得最出神入化的数老崔。每晚大伙屁意阑珊时,就由老崔曲终奏雅,他能收纵自如、随心所欲地运气奏屁。少则五响,取名五子登科,六响,六出祁山,还有七擒孟获、八仙过海、九牛二虎,最多一次在加油声中冒出了第十响:十全大补。也就是奏屁这功夫,我们得片刻放松,忘了山外狰狞的世界。
三周期满,在食堂用晚饭时,生产队长通知我们,明天早饭后队里套车送我们到公社,公社有拖拉机拉我们进城。会计消息灵通,说是城上中学正在大练兵,开摹拟批斗会。这就是说,我们回去,实战开始。最后一个山中之夜静悄悄,躺在炕上,竟然没有人打头炮,都有些失落。最后,老李出了个点子:谁奏不出屁,就罚讲一则屁闻。老李先讲,说是北方一户农家,亲家上门拜年,公公婆婆在炕上和客人聊天,新媳妇在下面正弯腰撅臀打麺柜里舀麺,准备做饭,突然奏了个屁,声如裂帛,一屋为之哑静。过了好一阵,还不见新媳妇直起身来,怎么回事?叫也不应。过去一看,新媳妇用头上的簪刺了脖子,鲜血淋淋……。
接下来老刘讲,说当年李鸿章厅堂议事,奏了个屁,僚属们闻声起立:祝中堂大人气门亨通。轮到老彭讲了:某年某月某日某国某地举行国际屁功大赛,冠军得主是个日本人,他能从长凳这一头“卜”一个屁将两米外长凳那头点着的蜡烛打灭!老彭说信不信由你。我讲了个小时候听来的放“香香屁”的民间故事。老丁哼了支民间小曲,大意是两个人一前一后伛着身子在地里栽葱,前头的人屁不断,后头的人受不了,索性把葱栽到他的屁门芯里,堵住。老丁哼得韵味十足,大家一边笑一边跟着哼。
最后剩下老崔。老崔说,明天咱们就走了,我就来奏屁留念吧。我们都怂恿他来个“胡笳十八拍”。老崔憋了一阵,说,气不够了。但还是放了个七八响连珠炮。照例得品题命名吧,我说我来取个名字,就叫《长恨歌》里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渔阳”是现在的北京一带,老崔正好是北京人,“鼙鼓”谐“屁股”的音,“渔阳鼙鼓”即老崔的“北京屁股”也!我自以为很风趣,但没有人笑。只听老丁吐出了一句:打住,别扯上北京。我心里一紧:糟,怎么扯上北京了!真要揪住这句话,“渔阳鼙鼓动地来”什么意思?攻击文化大革命?而且还出自《长恨歌》,你恨什么?还讲得清吗?祸从口出!我沉默了。
门留着一道缝,窗子糊的纸破了好几个窟窿,下山风一股股往里灌,忽忽地响。我们都带了被子来的,虽说盛夏,在山中之夜,却是凉秋。老李起来,把门拉上。老李回到炕上,钻进被子,说:咱们这些日子差不多夜夜放屁,听个响,响完就完,无影无踪。老刘说:对,所有的屁都留在这儿了啊。
回到学校后,在大大小小的交代批斗中,谁也没有提起这些“屁”事。
引了整篇,为了让读者窥全豹,宁可背“抄袭”的黑锅。我以为,此文可臻五四已还百年间中国最出色幽默文学之列。它的成就,超过了鲁迅大部分杂文。说到写作,宣树铮教授可是科班出身。鼎公写这位老友,行文堪称经典:“宣老编其犹钟乎,‘小叩之则小鸣,大叩之则大鸣,不叩则不鸣’。平时茶余饭后,小叩也,文学社团邀请演讲,大叩也,此外虽然不叩,朋友间犹有余音缭绕。宣树铮啊:‘树’,木铎也,‘铮’,铜钟也,名也实也,时也命也,鸣呼噫嘻,我知之矣。”此中所道,就是他的厚积薄发。高产作家,出手容易,思路活脱,但酝酿不足,以稀释为常态,熟极而流;低产如他,千锤百炼,篇篇如铮然之钟,声声直达人心深处。
我以为,他的散文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沉郁。当今散文,持这一风格的作者较稀罕。唐朝诗人如夏夜的星辰,唯最明亮的一颗——老杜,才有资格被后人以它概括诗风。沉郁来自宣树铮的坎坷身世。他1939年生于苏州,考进大学后,栽在“阳谋”中。1962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当中学教师,1978年平反后不久,进苏州大学中文系任教,“累官”至中文系主任。这是前半生。1989年移民美国,至今28寒暑,他在车衣厂打工。晚年在文化杂志《彼岸》当义务总编辑,任中文笔会会长,当社区义工,开中国古诗词讲座,为《侨报周末版》的“纽约客闲话”写“细雨闲花”专栏。从近20多年的经历经历看,他与没有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中国新移民无大差别,但他精通英语,来美前已在国内发表译作《文书巴特贝》,获国内首届译文奖,和他一起得奖的,是董乐山、梅绍武、蓝英年这些中国首屈一指的翻译家。职是之故,他既富底层体验,又具打通中西的功力。而统御人生经验,淬炼长久磨难的,是过人的智慧与学养。和他类似的,是以散文集《回望家园》誉满海内外的高尔泰先生,我以为,论文采的丰赡与语言的密度,宣略有过之。
二是圆融。宣树铮是卓越的文体家,行文自然,貌似信手拈来,其实是深思熟虑,不易更改一字。作品有内在的严谨法度,行文留下让读者想象的空间。《周家花园》篇幅不长,写著名通俗作家的女儿周瘦鹃的周全陪作者在花园的短暂流连,最后写到周瘦鹃自杀:“园中花草树木繁茂,但我当时竟想起了姜白石‘废池乔木’的话。周全说,园子要时时收拾,苦于没有时间。后来走到一口井边,周全告诉我,‘爸爸就是投这口井走的。’井栏圈很小,周全似乎知道我的疑问,说,‘爸爸那时又瘦又小。’是哪天?我问。1968年8月21日,那年爸爸73岁,我12岁,周全说。”行文如此平静,简约,我读至此,却如闷雷在头上炸开。这就是含蓄的功夫。
三是凝练。宣树铮的文学语言,书卷气与市井味兼具,干净明快,读之如喝浓酽美酒。而这,岂指字句的推敲,首先是思想的锤炼,人生格局上的升华。宣树铮散文所提供的,是高级的精神飨宴。我读它一次惊叹一次,知性上感性上都得到莫大的满足。多年来他极为低调,作品的价值尚少人知。但我坚信,不会被长久埋没。
欲从海外中国人自由地书写出的散文之中寻觅最优秀篇什的有心人,不要错过宣树铮教授。
【作者简介】刘荒田,著名散文家,广东省台山人,1980年从家乡移居美国。在旧金山一边打工,一边笔耕。2011年退休以后,开始在中美两国轮流居住。已出版散文随笔集36种。2009年以《刘荒田美国笔记》一书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2013年,获北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电视台所颁“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2015年获“新移民文学笔会”“创作成就奖”。
苏轼乐观精神探源
任京生/温哥华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乐天派诗人,无论在在生死场上,还是在残酷的政治打击面前他都能谈笑风生、畅怀高歌,真正做到了荣辱不败、进退自如,在人生道路上潇洒地走了一回。他的这种心态因何而形成?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
一、兼采儒、释、道三教所长容为已用
苏轼所处时代,学术风气已由独尊儒术转为儒、释、道三教合一,并已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苏轼身上得到深刻表现。苏轼是一个用正统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年轻时便奉行“学而优则仕”的信条,志向宏伟,锐意进取。他一生为官,奉行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出过许多治国大略,参与过许多政党斗争。但是,他又喜读老庄、佛理。他少年时期就学于道士张易简,曾读《庄子》而渭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他27岁时官于凤翔,曾到终南太平宫读道藏千函,写道:“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心闲反自照,皎皎如芙蕖。”(《读道藏》)苏轼兼采儒、释、道三家所长,融会成复杂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佛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和儒家的勤政爱民,克尽职守的正统思想都在他身上得以表现。仕途坦荡,他便积极进取,以儒家思想兼济天下;仕途受阻,便独善其身,于佛老思想中齐宠辱,忘得失,看穿忧患。可以说,儒家进取精神是苏轼的骨,佛老避世思想是他的表,有了这付坚硬骨架,使他永远直立;而在这骨架外包裹着一层柔软的“表”,可缓冲一切外来打击。
二、佛老“修心养性”学说对苏轼的影响
佛老思想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修养。佛教思想注重修心养性,“悲智双运,福慧并修”。庄子亦认为精神是人的“真君”,只要精神上超脱,便能在任何境遇中自得其乐。苏轼在凄凉、痛苦的贬官、流放生涯中,常以佛老思想来排解一切外来忧患。
他在密州所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一词,开始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极度苦闷,但转而又开脱道,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日有阴晴园缺一样,这是自古以来都有的事。他受尽磨难,晚年从海外归来,仍填一词,“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尤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表现出能用佛老清静无为,随缘自适思想应付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心安之处便成家乡。所以苏轼“虽境遇迍邅,而处之坦然,即去国离乡,初无羁客迁人之感”(吴梅《词学通论》)。他做到了“毁誉不动,得丧如一”,因此他内心永远平静,永远乐观。
三、苏轼对待物质的态度
苏轼在《室绘堂记》一文中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乐。”这里表明了他对待“物”的态度。他还告诉人们,“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辩战于中,而取去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超然台记》)。因此,人们要“轻外物而自重”,要“超然物外”,不能成为物的奴隶。苏轼称颂韩琦说:“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贼,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韩魏公醉白堂记》)并自道:“余之所以无往而不乐,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正是这样“寓意于物”,不“留意于物”,视“万物皆幻”,“万物齐一”,能“游于物之外,而不游于物之内”,所以他能齐荣辱、等贵贱,“无往而不自得”。
四、老庄哲学中朴素辩证法对苏轼思想的影响
老庄哲学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朴素辩论法思想,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揭示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矛盾现象。苏轼熟谙老庄思想,研究过《周易》,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观。他在《苏轼易传》一书中阐述到:“夫天岂以刚故能健哉?以不息故健也。流水不腐,用器不蛊。”认为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的。他又说:“治生安,安生乐,乐生愉,而衰乱之萌起矣”(《苏轼易传》)。并认为“人之情,无大患难,则日入于婾”(《苏氏易传》)。表明事物不会停留在一定地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就象日夜,季节之变化一样,人的幸福快乐也不可能长久,快乐之后就变成忧愁。忧愁之后又变成快乐。因此,他早已看穿忧患,能“尽性知命”。然而,苏轼要人们“知命”,但非听天由命。他又说:“余以为知者,必尽人事,然后理无憾。”(《墨妙亭记》)告诉人们应在有尽的生命和有限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所能。
五、矛盾哲学观在苏轼身上的体现
苏轼还在《苏轼易传》中表现了他的矛盾观,他在阐释《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时说:“阴阳交然后生物,物生然后有象,象立而阴阳隐矣。可见者皆物也,非阴阳也”。他认为: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暗隐于世界万物之中,只不过是我们只见事物不见规律罢了,苏轼巧妙地融合古人的矛盾观,将之贯通到自己的思想中去,又获得了一个迎接生活考验的精神武器。
矛盾的对立统一观,在苏轼身上表现得尤为充分。苏轼身上无一不矛盾,矛盾的思想,矛盾的性格,矛盾的行为,矛盾的作品。他深研佛老,却没有佛老的懒、散、游戏人生;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却又不抱希望,因此也无绝望;他否定功名,说:“功名一破甑,弃置无用顾”,可他却终生与功名形影不离;他认为艰苦的环境可锻炼人的意志,高官厚禄容易使人腐化堕落,可却游于宦海,不断地在官场上赴汤蹈火;他本有消极退隐之萌念,却又热恋人间烟火,不断为地为民疾呼奔走;他不断播种、耕耘,而不问收获,可到时候自然有人为他捧场戴冠。苏轼掌握了矛与盾这两样武器,进则以矛,退则以盾,因此他永远无绝境,无往而不乐。苏轼是用哲学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他作官是为了进身。进身是为了尽心,去根据自己的心愿做一些勤政爱民的事务,与其他为官者同路而不同“道”。因此他随心所欲,毫不掩饰做作自己的感情,敢于在任何时候吐露自己的政见,坚持自己的志向,虽屡遭新旧两党夹击而心不寒,志不馁。他在烟雨中“吟啸”,“徐行”,“同行皆狼狈”而“余不觉”,“余”所感觉的,只是雨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定风波》)。
六、苏轼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
苏东坡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能随遇而安也是和他乐观、开朗的性格分不开的。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原序中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比中国其它的诗人更具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对朋友和敌人都乱开玩笑,他一生嬉笑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苏东坡曾对弟弟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吾眼中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在“乌台诗案”案发前,全家人都为他担心而哭泣,可他却跟妻子开玩笑,让妻子也象扬朴妻那样作一首滑稽诗给他送行。他被贬官黄州,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让他题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热爱生活,具有爱人之心,珍视亲朋师友之间的情谊,对人生、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至死不渝。他童心不老,苏辙说他晚年写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败之气”。因为他以心理上的年青,抵消了生理上的衰老。他心源不死,因此,生活之水长流。他才华卓著,根本不用去忌妒别人,所以,人们都非常喜爱他。他的性格影响到他的创作,所以看他的作品都感到了一种旷达豪迈之感。苏轼博学百家,善于广采博引,并不为一家之见所障目,而是取众家之所长,化为已用。他的开朗性格又帮助他汲取众学之精华,扬弃众学之糟粕。所以,乐观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表现,使他成为独异于众,在厄运面前亦能引亢高歌的乐天派诗人。他的这种精神值得今人,尢其是在事业上受到挫折,生活上转折较大的人们细心揣摩。
1999年原载《学术论丛》,2020年缩写于温哥华
【作者简介】任京生,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副会长、北美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先后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系、美国Franklin University经济系、美国Seton Hall University亚洲学系。曾在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东亚系和全美东亚语言中心作访问学者,在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研班研修。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八部,其中3部书被北美一些大学、中文学校用作教材。一些文章与专著获奖。
【散文】
“正是橙黄橘绿时”
西班牙的橙乡——瓦伦西亚掠影及随想
梁娜/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没想到西班牙竟是全欧洲产橙橘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排列第六的最大橙橘栽培国家。而全欧最大的橙橘生产基地是西班牙的 瓦伦西亚 Valencia,正是我们在西班牙旅行途中的一个必经之地。
瓦伦西亚是个海滨城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她以迷人的沙滩,充足的日光,盛产橙橘,独特的美食( 西班牙海鲜饭等)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以及盛产橙橘,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城市,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
瓦伦西亚橙 在中国称为夏橙,是根据产地Valencia 英文的末音的音译而来的。瓦伦西亚甜橙皮薄颜色鲜艳,果肉饱滿多汁,酸甜匀衡是橙子中的上品,制成的果汁也被称为橙汁之王,并且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能生长,深受大家的喜爱!
那时南欧虽正值秋末冬初,但西班牙南部的瓦伦西亚仍很暖和,正是一年好光景树叶黄了,橙子也黄了.。当我们的车穿行于 瓦伦西亚 地区的橙橘生产基地时,看到公路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橙子、橘子,和柠檬种植园。一片片枝繁叶茂绿油油的树墙,淡黄,金黄、青绿的果子点缀其间,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看起来十分的赏心悦目。
橙子城的 瓦伦西亚 又叫"欧洲的阳光城”(全年有近三百天阳光天),它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地处地中海地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地势平坦,降水适中,具备了栽培橙橘的种种有利条件。延绵几十公里,全部种的柑桔科的产品。从一米多高的幼树到三米多高的成树,尺寸划一,排列整齐,株距较近,行距较宽,一看就是高度机械化,专业化的产物。果树枝条低垂,上面挂满了黄澄澄的橙子、柠檬和开始泛黄的晚些时候才能成熟的橘子。 著名的 优质的瓦伦西亚的橙和脐橙百分之七十是出口外销,只有少量的在国内销售。可恨的是,沿途均是以大包装出售,最少也的五公斤,以致没法在当地果园吃到。(后来终于在超市买到了,味道浓郁、酸甜味均匀非常好吃,真是不负盛名。)
瓦伦西亚不愧是不折不扣的橙子城,无论是在街道,教堂,公园,民宅,只要有土壤就会有橙树橘树的存在,是该市的绿化树之一。人们说,走着走着就会被橙子砸中了脑袋,那是瓦伦西亚人特有的待遇。他们到处种植橙橘,热爱橙橘,并以橙橘为荣。连加油站的厕所都美得像艺术画廊,墙上门上都装潢有橙橘花果的图片。干净得难以置信,空气中还散发出清香宜人的橘子空气清新剂的香味,这恐怕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干净清香的厕所了。
好几条街都是种的橘子树为巡道树,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橘子开花时,无数洁白的小花会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淡雅香味,令人心旷神怡。橘子成熟时,满树挂满了黄澄澄的像小灯笼似的果实,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橘子的浓郁香甜令人陶醉的味道。听说城里的橙橘树大部分是用来观赏的,很少有人去采摘,食用,看着秋风吹落的散落在地上的金黄色的果子,非常令人痛惜。
晚上住进当地人的 Air B&B 一家非常有情调和品味的民居。大大的院子里精致的黄白相间的民房坐落其中,四周环绕着十多棵修剪有形的橙子树,橘子树。硕果累累,清香扑鼻,树底下散布有落下来的青青黄黄的果实。房间内干净整齐色彩柔和,布置讲究有风格,空气中弥漫着柑橘的芬芬,那是因为每个房间都摆放有新鲜成熟的橙子。当我得知女主人种这么多橙橘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售时有点不可思议,仅为了自己和与朋友们的享用和观赏,这橙乡人家好奢侈任性!
据查阅,橘子的老家原在中国,中国人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种植它了,至今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不知怎么又传到了阿拉伯国家,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入侵并统治了西班牙之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橙子,稻米和火药,之后橘橙的种植慢慢的传遍了欧亚大陆,也有资料说橙子起源于东南亚(橙子是柚子和橘子的杂交品种)。但橘子的老祖宗是中国,似乎是不争的事实,据说至今在德国和荷兰一些地方,老人们还称橘子叫做 “中国苹果”。
15世纪航海探险的葡萄牙人将中国的橙橘引进了他们的殖民地巴西,并在那里产生了许多变异的品种,例如脐橙。5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巴西,已成了生产橙橘的第二大国,每年仅生产的浓缩橙汁就占全世界的一半。1665年橙子被传到了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后来美国成了出产橙子的世界大国。 像加拿大人日常吃的橙子,大部分来源于美国的加州和佛州,也有来自南非南美和中国的。如今经过人们多年的改良,橙橘的品种越来越多,有籽变无籽,味道也越来越好了。
身为柑橘老祖宗的中国,(至今仍是世界上生产柑橘的第一大国)不仅仍然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种植柑橘和由此演变出来的各种相关品种,同时也进口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橙橘产品,其中就包括西班牙 瓦伦西亚的 橙子。改革开放后,中国和西班牙还组织了有关方面人士互访,学习和交流关于柑橘的种植技术,推动两国柑橘的改良工作。
想不到小小的橘子橙子,后面还藏着一部世界农业发展交流史。中国是最早有橘子的国家,几千年过去了,是否还是中国的柑橘最好 或是 “青出于蓝,胜于蓝” ? 哪个地方的橙橘最好吃? 永远都是个见仁见智有争议的问题,应由食客们自己去评说……。 像我在韩国旅行时,韩国人就说他们的济州岛出产的橙子最好吃,价钱也比美国进口的橙子贵一倍之多,买了尝一下 还行,还不全是他们自夸。 我在美国佛罗里达洲旅游时,美国人又说佛州的橙子是世界最好吃的!尝了一下当地的血橙,多汁清甜,但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似乎还是有点夸张。到了欧洲,西班牙人毫不谦逊地说,瓦伦西亚的橙子之美味无可匹敌。对我来说,最好吃的、最让我忘不了的 还是中国四川省蒲江县出产的柑橘杂交新品种,丑柑。(据说原是来自于日本七十年代的改良品种)这种丑柑 ,外形凸顶果皮粗糙,但是外丑心里美。 它的生长日期长,对土壤和气候也有特定的要求,橘子个大,多汁香甜,肉质细嫩 吃起来有脆脆的口感特好。自从七年前尝过一次后,从此便是 "除却巫山不是云"了,回国专找蒲江产的丑柑吃,同时还将回国的时间也改在丑柑成熟的季节。
我们不可能吃遍世界上所有的橙橘,去找出一个最好吃的品种,除了科学的数据外,口味的鉴别实在是太有主观性了。“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和一方人的口味。从小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对我们成长影响非常大,每人对家乡都有一种先天的认同感,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无疑会转化到与家乡有关的物品上的。就像丑柑,我对它的喜爱,除了它本身就好吃外,也有它生长的地方在中国四川(我的故乡)的缘故。
人说"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是非常有道理的。正是因为两年前路过和参观了西班牙之橙乡 瓦伦西亚 ,美味的橙子和迷人的橙乡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我这才去寻找了这么多关于 橙子 背后的故事,看来用心的旅行真是有眼福口福和长知识啊!
【作者简介】梁娜,从小受高校教师父母的影响,喜欢音乐,文学,艺术。出国前,在一个国家研究院工作了十四年。出国后先后担任蒙特索利幼教老师和学校局中文学校老师工作。喜欢旅游,近几年来写了些散文和游记,一些被报纸的书刊登。与朋友们在社区中心组织了诗词歌赋小组,一起欣赏、朗诵古今中外诗词,学习昆歌,乐在其中。
哭泣的杨柳
杨柳/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的雨季,像煞了上海的黄梅天。雨淅淅沥沥地下,出门总得带把伞,习惯了也不嫌累赘。长长的伞柄,累了可以当柺杖; 恶人来了,可以做棍棒,倒也不坏。
离开上海,躲到温村,原为避雨,却不经意又钻进了雨林,且哗哗啦啦,潮湿得愈发长久。
清晨起床,读木心的书,无意中瞥到一句,“雨还在下,全是杨柳”,心儿立刻被水浸化。
出得门来,轻风拂面,丝丝缕缕的雨丝象极了飘曳的柳丝,一路走去,观景如画,一个半小时的上班路程却也不觉枯躁乏味。
木心毕竟是懂画的,也连带着知心。
公司突然增添了许多新人。正逢例会,好家伙,白脸黑脸济济一堂,乌压压一片,其中只有我这黄脸一张。
主持人突发奇想,要每人先做自我介绍。好了,游戏开始了,从圆桌尽头起,要用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做成形容词,来介绍自己,比方说,Brian B打头,如你自忖胆大妄为,那就可介绍自己Brave Brian。第二位要先重复上一位的名字,再用此法介绍自己。以此类推,最后一位要报上所有人的名字,再介绍自己。在这场合,我真幸运,总是敬陪末座。
终于轮到我了,要复述前50个人名,已足够考验我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大部分是新人,除了一、两位皮肤黝黑外,一律的高鼻凹目,金发碧眼,别无二致。我搜肠刮肚,捡尽了西人的名字说,玛丽,詹姆斯,吉姆…….起先是应付,后来就是瞎凑,此刻如有地缝,我也只好挤身嵌入。只听耳畔笑声不断,终于轮到我介绍自已了,哭笑不得之际,口中嘣出的却是,Weeping Willow,哭泣的杨柳。
把这段故事讲给友人听,友人劝我:天哭楊柳,楊柳不哭。楊柳依依,生命極強,隨遇而安!
来温哥华久了,也真的是心安!
【作者简介】杨柳,出生于黑龙江, 成长于上海,自幼在上海市少年宫雕塑组学习绘画和雕塑,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出国前曾任职党校教师,上海市文联文学艺术院,“中国当代企业家丛书”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人文学科中的结构方法”。现居加拿大温哥华, 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枫之声传媒”专栏作家,“高度”杂志专栏作家。文章发表于海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多次获奖。近年重拾绘画,2019年参与绘制温哥华唐人街最大的壁画“欢腾的华埠春节”,2020年参与绘制意大利街壁画“四海一家”。
秋的细话
卢美娟/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秋,向来是诗人的题材,多少不朽的诗句,应景而生。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莎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这些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恰似人与秋在对话,情意绵绵。有悲、有喜、有聚、有离,凝聚了人生的华丽篇章,绽放出尘世特有的光彩。谁人能说清楚,这是诗人对秋的喃喃自语,还是秋对诗人轻声的呼唤?总而言之,两者有着深厚的情谊。
年复年,秋又秋,如今古人虽己不在,却没冲淡当代诗人对秋的情怀。虽然本人称不上是诗人,但对秋情有独钟。古诗人善于描写秋天的凄美、苍茫、妩媚、动人⋯,且把各种不同的情感融汇在其中,却怱略了秋的内在声音。秋有很多组成的元素,如:秋风、秋叶、秋月丶秋雨等等,他们之间互相沟通,彼此传情,话题的广度,深度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内容涵盖:天文、地理 、哲学、人类学、动物学、数学⋯⋯包罗万有。欣赏学习他们的语言是我追求的一种快乐。
几天前我休闲地坐在温哥华某公园的大树下,还未红透的枫叶铺满在我脚下,我听到他们在窃窃私语,谈论著湖光山色,中外奇观;又谈论著人类的美德与罪恶;山火,疫情 ,世界局势也是他们当下的热门话题,谈着谈着,可能他们留意到我在聆听,便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讨论,并向我提出两个问题:应该是人定胜天?还是顺应天命?我沉思了一会儿,没作回答,但我答应他们,一定要回来参与讨论。
其实我是希望听取他们的高见!
【作者簡介】安妮,原名盧美娟。廣州第一師範畢業,其後定居香港,1988年移民加拿大,一直為興趣寫作,直至加入華裔作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大華筆會及Thursday Writing Collective Group, 其作品開始在中英不同報章雜誌刊登。簡樸、浪漫、舒情、言簡意賅為其特色。近期代表詩集《風花雪月情》是其寬廣心靈的完美表達。正如作家微言評價 “她的詩,傳達出一種空靈,清新脫俗,富于想象,常常出人意表"。文學評論家林楠形容“其詩另一特點是充滿高揚低廻的旋律意向,充滿音樂美感,給人留下綿長的回味”。
秋天,您醉了
李天行/温哥华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这句诗,概括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秋铺天盖地的愁煞之气。
从黄滔的《秋色赋》到欧阳修的《秋声赋》,充斥着惨色悲声。“泪弹不尽临窗滴”(晏几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我们看到的是满目荒凉,凄凄戚戚。
也有乐观豁达者。如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的“数树深红出浅黄”,范仲淹的“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但在浩如烟海的愁云惨雾中,这些不过少数,难成气候。
不敢说,这些迁客骚人是不是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不能否认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忧国忧民的好官。但,对于秋天,似乎他们和供之被衣,与之饮食的广大低下阶层的农人没有一般感受,共同语言。也许,他们该和我那样,在农村下放几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呢!哈哈。
不是开玩笑。八年磨练,刻骨铭心。作为知青的我,身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洗礼,朝夕相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之休戚与共,喜乐相随。深知他们是怎样感恩上苍,欢天喜地迎接金秋,庆祝丰收。天高气爽,阳光灿烂,缘何悲戚?哪来寂寥?!
一年到晚,土地上劳作的人们除了春节的几天,从来就没有假日。我下乡的地方,秋收之后,晒谷,晒各种杂粮。甘蔗送去榨糖,花生送去榨油,稻谷要送公粮。地要犁冬晒白,或种绿肥作物。挑塘泥,修水库。上山打柴,烧砖。数九隆冬,就要准备播种来年的秧苗。刚过完年,就要挑粪到田里。春寒料峭,赶牛灌水,犁田耙田。珠江三角洲一年两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赤脚在水里插秧。夏收夏种,是最熬人的体力活,弯着腰几个小时割稻,完了还要挑着百多斤的谷子回村里晒。接着就是犁田,把禾头压在泥水里沤烂。盛夏的日子,又是弓背插秧的时候了。大暑天除草,跪在水田里爬行,把杂草整掉,几天之后,膝盖是点点黑斑。甘蔗地的除草也挺辛苦的,闷热的天气,蔗叶像钢锯般锋利,一昼下来,手臂满是伤痕。
农民祈冀风调雨顺,现实总有不测风云。春播遇上寒流,会冷坏稻种,不但要重新播撒,而且误了农时。正要成熟的稻子碰上台风,禾穗倒在水里就会坏掉,只能提前收割,质量产量都受影响。夏收往往在风雨天,稻谷要抢时间晾晒。我当生产队保管员的那年,连续的阴雨,高高的谷子堆在仓库发热,要从底下把它翻上来翻过去摊凉,不然就会烧坏。这是百十人的口粮,后果实在严重!
南北西东,气象不同,农作也不同。但是,土地上的主人对“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体认是一样的,对丰收的憧憬,对秋天的喜悦是一样的。
几千年农耕,黄土地上的人们测星月运行,察虫鸟异动。看天气吃饭,循节令耘作。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回馈自然。
一年的艰辛,一年的期盼,终于看到,田里禾熟瓜黄,塘里鱼肥蟹壮,栏里牲口长膘。在秋天的日子里,人们宰猪羊,杀鸡鸭,置酒浆,虔诚地祭天,祭地,祭祖。家家团聚,村村欢庆。人人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大口吃肉,大口痛饮,醉醺醺,红彤彤。杯觥交错之间,我分明看到了秋天的脸庞:是苹果,是石榴,是柿子,是枣儿,是漫山遍野的枫树叶,艳阳高照红透天!
秋天,您也醉了!
因有新诗一首:
用清悠的风
吹走炎夏,
送别七夕的
織女牛郎,
你拨动北斗
柄尾西向,
轻凝白露
大地转涼,
雁鹅呼喊飞迁
蟲豸悄静匿藏。
田里禾熟了
菊花盛放,南瓜硕黃
魚蝦肥,蟹鳖壯,
倾一坛五粮佳酿
闹一席五味皆香,
秋天,您醉了:
蘋果臉
枣儿妆,
漫山遍野红透
艳阳,高光!
【作者简介】李天行,画家。1981年从广州移民。在加拿大,美国和国际展览多次获奖。曾任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加拿大艺术家联盟(FEDERATION OF CANADIAN ARTISTS)元老级成员,美术指导及展览评判。文学爱好者,曾任对联比赛评判。
【小说】
月儿
艾伦/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一)
月儿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大名叫郑雪月,由于大人们习惯喊她月儿,所以就叫开了。在那个年代,没有过多的钱打扮,大家穿得非灰即黑,女人们顶多穿个粗布花褂子。但月儿像她妈一样心灵手巧,总是把自己的衣服剪裁得很得体,穿上后就衬托出她优美的身材,再点缀个围巾之类的,越发显得她如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清雅脱俗。
月儿高中毕业后,由当过兵的父亲托关系进了粮管所,做保管工作。由于月儿勤恳肯干、子灵活,深受领导喜爱。追她的人也不计其数,大部分是通过媒人去说和,月儿都以年龄还小暂时不考虑为由谢绝了。其实,她心里有个心仪的对象是同学王博。在高中毕业的前夕,刚刚考上大学的王博塞给她一封长信,告诉她等毕业后就立马来娶她。王博聪明好学、做事稳重,她对他早就有好感。但她没敢告诉家人,因为王博家里很贫穷,母亲体弱多病,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负担很重。
追月儿的人里面有位是粮管所主任的儿子张亚武,三天两头借来他爸这里的机会,就去同月儿搭讪,还勤快地帮忙。月儿对他是不冷不热,她实在看不上他一身公子哥的懒散样。但张亚武对她一直大献殷勤,穷追不舍。直到八月十四那天,他在街上看到月儿跟一个男孩子在一起聊天,还从自行车后座上拿下半袋子麦子交给了那个男孩子,那男孩子好几次都拒绝,但月儿转身骑车走了。张亚武这下心里五味杂陈,走到男孩子面前询问其姓名,当知道男孩子叫王博时,略带惊讶地问:你就是那个全省考了第一名的王博?王博点了点头,背着麦子走了。看着王博那个穷酸样,张亚武嘴角露出了一丝不为人知的冷笑。
下午张亚武喝了不少酒,到单位来找他爸,他爸带着会计出门办事了,都快下班了,还没回来。他就去找月儿,月儿正忙着收公粮呢,还剩下最后一户,她在仔细地称重,开单子,告诉老农:“大叔,这是给你的收据,明早等会计来了,你用这个凭条去领一下公粮以外多余的钱。”“嗯、嗯”老人很仔细地把收条拿着,然后,把秤上的粮食往库里搬,问月儿这粮食倒出来吗?“别倒了,大叔,明天会计还要复核呢”。等老人走后,月儿就到库里清点今天收到的粮食。张亚武也跟了进来,一起查了一遍,一共46袋。这些粮食都是没结账的,所以月儿没有让他们倒到旁边的大堆上,因为会计还要重新核实一遍。
正当月儿清点完往外走的时候,张亚武突然从后面抱住了她,喷着满嘴的酒气说““月儿,嫁给我、嫁给我好吧,我喜欢你,我爱你。”月儿猝不及防,满脸通红,使劲挣扎:“你喝多了,放开我,放开我。”“我没喝多,我喜欢你好久了,你知道的。”张亚武说着就扳过月儿的身子去吻她。月儿扬手就是一巴掌:“臭流氓!!”张亚武一呆,酒劲清醒了许多。趁他发愣的机会,月儿赶紧锁好库门,向前面办公室跑去。张亚武在后面骂道:“臭丫头,给你脸不要脸,跟着我,你能吃香喝辣的,跟着王博那个穷小子有什么出息,再说了,他上了大学能看上你这个高中毕业的?” 月儿听他提到王博,脚下一顿,身子颤了一下,本欲回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朝前跑去。
坐到办公室,她心里还是扑腾扑腾地跳,赶紧收拾了一下桌子上东西,预备下班回家。这时,张亚武堵到了门口,吓得月儿赶紧抓起了桌子上的算盘,挡在前面。“行了,你还真以为你高贵的不得了?比你漂亮的有的是,老子一找一大把。把库房的钥匙给我用一下,我钢笔刚才落到里面了。”“钢笔?那.我去给你开门……”“好啊,一起去”,张亚武嘴角露着坏坏的笑。月儿心里咯噔一下,又想到了刚才的那一幕。“算了,你抓紧去,赶快给我把钥匙送回来”。说着月儿把钥匙递给了张亚武。
张亚武一会儿就回来了。这次他没有再纠缠月儿,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就把钥匙放桌上走了。
月儿锁好办公室的门,又去后面的几个库房看了一眼,都锁得好好的。尤其刚刚张亚武进去的库房,她也伸手使劲拉了拉锁,一切都没问题。她就轻松地跟传达室的人打了个招呼离开了。
(二)
第二天一上班,会计和月儿一起去核实昨天收到的粮,会计点了一遍说“月儿,不对啊,怎么才45袋,你不是写收了46袋吗”?月儿心里咯噔一下,“我来数一数”,“1、2、3…..44、45,啊?真是45? 不能啊!?”她揉了揉眼睛,又仔细地数了两边,还是45袋。这下,她慌了,手脚都感到发凉。会计只好把这事报告给了主任。张主任也不相信,他把月儿叫去询问了一番,依旧没头绪。这可是公共财产,张主任不敢怠慢,只好报警了。公安的人来了,勘察一番,没有发现外来人员偷盗的迹象,是不是把数记错了?就又走访了昨天送粮的老农们,各家把数报了一遍,确实是46袋。派出所的老所长通过同月儿谈话,觉得不应该是她所为,但是又没有其他的证据,公安的人员就要拷上月儿带回所里,老所长说先等等,让他爸来一趟吧。他们都是行伍出身,他不忍心看着这孩子被毁了名誉。那年头盗窃公共财产,是要重判的。
外面早传的沸沸扬扬了,很多人还聚集到粮管所门口指指点点,有的人更是窜到办公室外面扒着窗缝往里看,被老所长呵斥了好几遍。
月儿的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被人叫来了,他见面就急切地问“月儿,是你干的吗?”,“爸,我没干过,我也不知道是咋回事”?“那这、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伙计,你过来一下”老所长拉着满头大汗的月儿父亲到了一边,“光着急没用,我问你,你们家条件最近还可以吧?不至于揭不开锅吧?” “比上不足,但吃饭绝对没问题,你问这个有啥用?”“所以,月儿不会是为了家里铤而走险,这个可以排除。你回忆回忆最近月儿有没有反常的举动?”“反常?也没觉得,就是有时喜欢把自己关屋里,问她干啥,就说学习呢,说再想报个函授大学。她妈还说都工作了,好好干工作,还考啥?她就说怕别人嫌她学历低。实际上高中学历已经可以了,咱这里好多公家单位的人还都是初中学历呢,谁会嫌她学历低?你我还都初中没毕业哩!”说到这里,他爸看了所长一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比我强,你在部队进修过”。老所长并没有怪他,反而说“那她是学习给她在乎的人看呢!孩子有对象了吗?”“没有!”“你这么肯定?我看不一定,往往这事父母都蒙在鼓里。”“不能够啊?!”郑父也有点犹豫了。“老伙计,这样吧,今天我就不带月儿去所里了,你回去好好同孩子沟通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发现?你们全家也好好过个中秋节。明天一早,你再把孩子送我办公室吧。我相信你”! 郑父心里五味杂陈,既感谢老战友的通情达理,又对孩子的事情百爪挠心。向老战友深深地鞠了一躬,带着月儿离开了办公室。
一路上,月儿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是个直脾气,从不肯轻易向别人低头,刚才他那一鞠躬,当时把自己的心都震碎了,这是父亲对自己不明不白之事的一种道歉,是对所长暂时网开一面的感恩戴德啊。她愧疚地对父亲说“爸,我真的没做什么……”“嗯……”父亲还在思索着什么。
还没到家,就远远看到很多人围在家门口,父女俩快步走了过去,很多街坊邻居都站在那里七嘴八舌。奶奶很无力地倚在门口,嘴里喃喃着“我孙女绝不是那样的人,绝不是……”妈妈在旁边抹着眼泪,手里拿着封信,脚下赫然是半袋麦子。“还说不是呢,这不都送过来了?”“证据都在面前,还有什么不承认的?”…… 月儿跑过去抢过了信,“月儿,我知道你对我很好,我也很爱你,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给我的救济。你救得了我一时,也救不了一世,我一定要和父亲努力改善我们的生活。尤其今天我突然听到了大家的传言,我不相信是真的。但即使是真的,我也知道你是因为善良而做的,你把这些粮食还回去吧……” 月儿感到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刚想找个依靠,“啪”一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月儿的脸上,直接把她打到了地上。只见郑父两眼怒火地吼叫道“你竟然瞒着大人做这事?”母亲赶紧上前护住女儿。月儿满脑子一片空白,眼前金星闪闪,仿佛无数只手在指着她,耳边嗡嗡作响“你是贼”、“你是贼”、“你是贼”…… “我不是贼!”月儿声嘶力竭地喊着、跳了起来,把周围的人吓了一大跳,她嘟囔着“我不是、我不是……”踉踉跄跄地向远处走去。“闺女、闺女,你上哪儿去”?妈妈不安地喊着追了过去,月儿直接奔着路边的老井跑了过去,到了井边回过身来对正在跑过来的母亲说到“我真的没偷,真的,那小麦是咱家甏里的”,说着月儿跳了下去。“嘭”一声,如惊雷般震撼了所有人。奶奶胸口一急,只说了声“我的孙女哎”就晕了过去,郑父抱着奶奶的头,掐她人中,不断叫着“娘、娘”,老太太开始有了点微弱反应,他赶忙把老太太交到邻居怀里,发疯般冲到井边,可是已然来不及。这时有人跑回家拿来了绳子,郑父快速把绳子栓到旁边的树上,然后另一端系到腰间,往井底坠下。月儿被捞了上来,但已没有了呼吸,妈妈哭成了泪人,郑父还在拼命给孩子做人工呼吸。赶过来的赤脚医生,把摸着孩子的脉博,冲着郑父摇着头说:没用了,孩子没了。 郑父不断地用手捶自己的头,众人去拉他…… 纷纷帮着料理后事。
听到月儿去世的时候,张亚武正在和朋友喝酒,突然身子一哆嗦,酒杯摔地下了。别人问他咋了?“没事、没事”他仓皇地掩饰道,上午听到潇月被调查时他还很解气,这怎么还闹出人命来了? 张亚武从那以后再也没敢到粮所去过。
王博正在家里帮着包杂面的菜饺子,父亲在给母亲煎中药,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有人喊道“郑家的闺女郑雪月跳井死了”,王博感觉自己的头“轰”地一声像炸开了一样。他扔下擀面杖就往月儿家跑。还没到,就看到人们已经三三两两散了,有人说“已经拉走了,太可惜了”。王博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你怎么这么傻啊,我没有怪你啊….. 哎,都怨我……”
那晚八月十五,月亮刚露出个头,就被乌云遮住了。人们都说这是有人被冤枉了啊……
月儿的母亲在料理完后事后,猛然想起孩子临死前说的话,急忙打开了自家的瓮,本来满满的瓮里少了些麦子,里面还有一封信:爸妈,如果您们看到这封信,说明您们提前发现了这个秘密,不好意思,这个麦子我先借用一下,我想帮一家人过个团圆节,他们家的大学生马上要去远方读书了。等粮所有多余的粮可以卖的时候,我用我的工资再买回来。或许您们还没发现,我就补回来了…… 母亲再次哭成了泪人。
粮所的职工在装运粮食时,发现在大堆的粮下面还有一个系着口的袋子装满了粮,这不就是丢的那袋粮吗?赶紧报告给了粮所主任。张主任慌慌地跑了过来一看,直呼“雪月这孩子死得屈、死得屈啊……”
那时,天上早没了月儿……
【作者简介】韩长福,中国山东人,定居加拿大温哥华。现任CANADIAN TASTY FOODS INC 董事长,加拿大关爱青少年成长基金发起人,加拿大齐鲁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历过北美,欧洲,非洲80多个国家。喜爱文学,写过文章、评论、诗歌等。其中《绵长的回忆》、《那年那月》、《于欢一案背后的思考》获得好评。《中加情深》、《永恒的回忆》获得媒体评选金奖。在社区做很多义务工作,关爱青少年成长,并多次进行捐助。自我勉励“人的一生,经历过才算生活过”。
穷人
孙雪峰/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蛋糕店门庭华丽时尚,漂亮妈妈领着男孩儿从里面出来,男孩调皮地从石阶上面往下跳,就在他双脚落地的一刻,“啪”,他手中那刚咬过一口,那散发着奶油焦香的面包掉在了地上,男孩儿愣了一下,刚要蹲下身去捡起,妈妈赶紧抓住了他的胳膊拦住了。漂亮妈妈从挎包里掏出钱夹,领着男孩儿转身又进了蛋糕店……
因为看见了那男孩掉面包的那一幕,所以,我注意到了那地上焦黄的面包,除外之外,来往的路人没谁在意它。
就在我都忘了刚才看见的母与子的那一幕和那掉在地上的面包时,一辆拉脚的三轮车停在了路旁。车夫从车把上挂着的布兜子里掏出一条看不出本色的毛巾边擦汗边把一只脚蹬在车把上。他既是在这里休息,更是在这里等活儿。
突然,车夫的眼睛一亮,他看见了地上的奶油面包。他先是目不转睛,然后又观察一会儿四周的路人,当他意识到除他自己之外再没有谁注意那地上的面包时,他跳下车向那面包走去。他先是在面包旁边停了下来,左右看了一下后,才装作若无其事地蹲下身子把地上的面包捡起并迅速回到三轮车旁。他用手轻轻地捏了捏面包,然后又拿到眼前看了看,再后用鼻子闻了闻,脸上露出疑惑。他再一次把面包拿到眼前,上下前后仔细看过后,又用鼻子闻了闻、再闻了闻。如此反复几次,车夫确定了自己捡来的是一个没有发霉变质乃至是刚出炉的面包。
谁能把这么好的面包扔掉呢?他开始用嘴吹粘在面包表层的灰土,用嘴吹不下去的灰土他就上手轻轻地擦,再擦不去的灰土的部位,他就用手一点点地剥去表皮。我看见他很细心的样子,生怕下手重了多剥去一块。
好一阵功夫,车夫把面包处理干净了,站在一旁的我很想看到的是,下一步他是怎样狼吞虎咽地吃下面包还是细嚼慢咽地品味面包。可我错了,我想看到的没有发生,车夫拿着面包走到一水果摊前要了一个塑料袋,他把面包放进塑料袋里并小心翼翼地打上结放进了车把上挂着的布兜里。
天呐,一个捡来的面包他怎么都没有舍得吃呢?他是想把它带回家……
我对车夫顿生怜悯,我开始注意车夫那被晒得黝黑发红的脸,那一双瘦如干柴且大骨节的双手;还有他身上满是汗渍的短衫,脚上那双与这个炎热的季节极不匹配的黑色大皮鞋。嗨!看来他真是个穷人,而且还是一个整日里劳累的穷人!
来活了,车夫弓着腰蹬车渐渐远去。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互联网信息:铁道部前高官受贿6460万元。
2013年9月6日完稿
【作者简介】孙雪峰,1963年5月生人。兔年生人,喜文好静,酷爱文学艺术。2008年出版散文集《感念真情》;2011年同他人合著出版反映东北军民浴血奋战的抗日长篇小说《神弩》;另有《流泪的婚纱照》、《追房》、《穷人》等百余篇短篇小说以及百余首古体诗词在国内外媒体上发表。2014年起涉猎电子出版物,先后主编散文集《笔墨相约》、《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先后受美国、加拿大等国文化团体邀请,多次前往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从2016年起,在温哥华“飞沙文化讲坛”做文学系列讲座:《东北往事——是是非非说土匪》、《东北脊梁张作霖》和《中华诗词之欣赏》等。现为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剧本】
文化之困 (连载之二)
一鹤/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据亮灯2014年9月《他能争得孩子的抚养权吗?》一文相关素材创作)
2017年10-11月
剧中人物
强 生
学霸、计算机博士,从小就被邻居当作“隔壁家的孩子” 而成为同龄人中的榜样式人物,也因此自尊心极强,事事不肯落在人后,对孩子的期望尤高;三年前作为主申请人技术移民加拿大,但因为在这边一时找不到专业工作,不得不成为空中飞人继续在国内某计算机公司就职,成为众多候鸟式移民中的一员。
艾 米
强生研究生同学,女学霸;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共同特征,和老公强生一样,她对儿子同样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接受西方教育、将来进入美国常春藤一类的大学,进而出人头地;但母性的本能,却使她更心疼孩子;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西方教育、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食品安全的 社会,三年前带着儿子跟随丈夫移居温哥华
皮 特
五岁,强生和艾米夫妇的儿子,非常喜欢温哥华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
地 点
加拿大温哥华本拿比某高层公寓1003单元、本拿比中央公园、本拿比某警局
时 间
2017年春、秋
第二幕 成 长
(七天后,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本拿比中央公园,大伟陪着他的老同学强生在这里散心、聊天,试图解开后者的心结。两人是大学同学,不过大伟出来得早,大学一毕业就直接到温哥华来读硕士研究生了,毕业后直接留在加拿大工作、并很快成为永久居民;强生一家移居温哥华那年,大伟一家已经是加拿大公民了。因为在加拿大时间久,大伟对当地文化比强生了解得多得多,当年强生就是在大伟的影响和劝告下,为了孩子的教育才移居温哥华的。三天前,大伟将强生从警察局接回来。按照警方的要求,强生在一年之内不能靠近距离老婆孩子500米以内的地方,否则还会被拘留。也因此,强生不得不暂时在大伟家栖身。自以为贵为博士和国内成功人士的强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开始了新的蜕变和成长;对此,他颇为感慨,觉得美丽的温哥华和加拿大深深地伤害了他的感情,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
大 伟 振作起来,老同学,不要这样垂头丧气长吁短叹
的,好好享受这里明媚的阳光和洁净空气吧,这不
过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在西方很正常的小事情。
强 生 环境虽好,毕竟不是故国,更不是我可以托付终生
的风水宝地,也非我的久留之地。
大 伟 怎么,你要放弃这里回流大陆吗?
强 生
是啊,我准备带着艾米和皮特回国发展,如果艾米
不同意,就只能离婚了。她竟能狠下心来给警察打
电话,说明她心中已经没有我了。
大 伟 不会吧?你们两个郎才女貌、很般配的一对儿,是
我们班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怎么可以随便分离
呢?再说了,皮特还那么小,不能没有父爱。
强 生 那都是过去式了,梦醒时分,一切成空。艾米变
了,变得六亲不认了,让我感到十分陌生。至于
皮特,一旦离婚,我会争取他的抚养权,把他带回国
去发展。我对加拿大这种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很
不认同,它会磨光孩子的社会竞争力、不利于孩子
成才。在这点上,我和艾米也有很大分歧,我想让儿
子学钢琴、上课外补习班;艾米却认为,孩子不
想学,就不应强求;我信奉“孩子不打不成器”、“棍
棒下面出孝子”,因为我这个你们大家口中的所谓
才子,就是在严格管教下成才的;艾米却不同意我
的观点,只知道一味地惯孩子。这种放养式教育,
孩子如何能进优秀大学?如何能有更优秀的后
代?所以我要把孩子带回国去接受更严格的教育,并
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后代,为此必须争得孩子的
抚养权。
大 伟 老同学,在这一点上,我很遗憾无法站在你那边。
按你的说法,加拿大的教育很失败,可是加拿大是
发达国家,人人安居乐业,这说明人家的教育不但
成功的,而且非常成功。你是刚来,还不适应这里
的文化,久而久之,适应了就好了。我们在国内时
常常抱怨没有法制,并渴望法制社会,结果到法制
健全的加拿大来了,却又不适应了。给自己一些时
间,把自己融进这个文化就好了。
强 生 是啊,我真不适应这里的文化。记得在法庭上面对
法官,我还大声抗争:作为亲生父亲,五年来我都
在尽心抚养孩子,怎能对孩子不好?你们凭什么抓
我且不让我回家?可是法庭根本不听我的辩解。
大 伟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加拿大,包括孩子在内
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人权、都是独立个体,侵犯人
权就是犯法。西方文化认为,对孩子粗暴的人,缺
乏对自己行为的有效控制能力,就会被视为不正常
的人,为避免孩子再次受到侵害,就要隔离。
强 生 现在是明白了,不过这一情节,直到眼下还以为只
是电影艺术,更不会想到会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
身上,还搞得有家不能归。
大 伟 你这也不是个案,相当一部分华人刚来加拿大时,
因打孩子、老婆而被临时拘留,并在相当长一段时
间内不能接近家人,非常典型的文化冲突。既然发
生了,也不必太难过,就算是给自己补了一课吧!
强 生 (强生低头沉默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当初之所
以来加拿大,是因为对儿子寄予了很高期望、想为
他的未来创造有利条件。
大 伟 几乎所有华人移民都持这种想法,世界上没有比华
人父母更为孩子的未来着急上火的民族了,不是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作怪,他们才不会万里
迢迢来到异国他乡、忍受文化差异和孤独寂寞等各
种悲苦的。
强 生 可理想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你也知道,在你的帮
助下,我来到温哥华安顿好母子俩的生活后,马不
停蹄立即返回国内继续奋斗,以国内专业工作岗位
的稳定收入来补贴娘俩在这里的生活开销。大约一
年后,老婆也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活似乎平稳安逸
下来。
大 伟 我还知道,此间你为保住永久居民身份,不辞辛苦
多次往返于中加之间;在温哥华坐移民监时,还找
到一份华人超市的工作,但没干几天,便发现自己
体力不能适应、精神上更是不适。也难怪,你们两
口子都是高知家庭出身,又在国内长期做高级白领
的专业工作,一向优越惯了,自然接受不了简单的
体力劳动。还记得吗?你曾在我面前抱怨说,干这
种简单的体力工作,恐怕孩子都瞧不起,担心没给
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所以很快就辞职了。其实,
在西方人眼中,干啥都一样,没有高低之分,本质
上都是为了糊口。我刚来加拿大那几年,不也打过
很多小工?中国人常说,能伸能屈是条龙,其实真
让人屈就,就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了。这也是中西文
化的巨大差异,但在这一点上,显然西方文化更理
性、更有容量,也更大气。
强 生 是啊,三年来,我在国内的时间比在加拿大长。两
种不同生活状态相比后,感觉自己更适应国内快节
奏、有活力、有奋斗目标的环境。虽说竞争激烈压
力也大,但我似乎从小就适应这种在激烈竞争中像
狼一样生活、随时接受挑战、凭自己的智慧及拼搏
成为赢家和强者的生活状态。相比之下,加国的节
奏太慢了,慢到让人无法忍受。
大 伟 其实,很多华人在度过刚开始的不适应期以后,都
非常喜欢加拿大的这种生活节奏,因为这种生活是
对生命的尊重,也十分符合道教的生存理念。生命
只有一回、不可再生,干嘛那么拼命啊?
强 生 你说的有道理,但我目前的心态很难适应这种生活
状态,也无法想象自己会在一个被警察逮捕过的城
市继续生活。一想到自己曾被戴过手铐,就极度伤
自尊心,更十分悲催!
大 伟 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离婚,离婚是最后的手段,
你和艾米的感情并没有破裂,因移民导致生活环境
改变所带来的冲击而造成婚姻解体、以牺牲家庭换
取孩子所谓的未来,这代价太大了。好好和艾米及
皮特沟通一下,万万不能感情用事。
(待续)
【作者简介】银鹤,笔名一鹤,地球科学博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学史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注册地球科学家,世界顶级宝玉石学院美国GIA校友会会员。 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
中华成语故事 ── 完璧归赵
改编:向虹/温哥华 (加华笔会会员)
演出时间:2019年9月14日和28日
时间:战国时期 白天 室内
地点:1.赵国王宫 2.秦宫殿–章台 3.驿馆 4.秦国王宫
【人物】蔺相如 、 赵惠文王、秦昭襄王、赵国大臣1、赵国大臣2、 秦国使臣3 、 秦国大臣4、 赵国蔺相如的亲信、秦王妃A 和B 、爷爷 、小孙女西西、舞蹈演员(4-8人)
【 西西 蹦蹦跳跳上 喊爷爷】
西西: 爷爷,爷爷, 快走,我们去吃月饼喽!
爷爷: 哎– 来喽!
西西: 爷爷,今天中文老师讲了一个成语。
爷爷: 哦,什么成语啊?说给爷爷听听。
西西: “完璧归赵” 您知道吗?
爷爷: 哦,说起这个成语啊,可是个有趣儿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七个最强大的诸侯
国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并称
“战国七雄”
西西: 哦,这么多,他们打仗吗?
爷爷: 打仗,强大的想欺负弱小的,其中秦国最为强
大。秦王知道赵王得到了一块珍贵的美玉“和氏
璧”,于是写信给赵王,这一天秦国使臣来到了
赵国……。
【表演区亮灯】
赵国大臣1和2:(君臣大礼)参见大王
赵王: 爱卿平身
赵国大臣1: 大王,秦国使者求见。
赵王: 快快有请。
赵国大臣1: 诺! 传秦国使者晋见!
秦使臣3 : (手持竹简 傲慢地走上 不跪 )这儿有一封信,
我们大王让我交给你的。我去喝酒啦!
哈哈哈 …
赵王: 秦王说他愿意用15座城来换我们的和氏璧。众
位爱卿有何高见?
赵臣2: 万万不可,大王,臣以为:秦王换璧是假,骗
璧是真呀!
赵臣1: 大王,臣以为:如果不换,秦王会以此为借口
来攻打我们赵国!
赵王: 谁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赏。
赵臣2: 大王,微臣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很有学问而且
机智勇敢!我想他会有办法。
赵王: 是何人啊?
赵臣2: 这个人是蔺– 相– 如。
赵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闻,快传!
赵国大臣1: 诺!传蔺相如晋见!
蔺相如: 草民蔺相如参见大王。
赵王: 快快请起,本王有重要的事情请教先生。
(大臣传信给相如)
蔺相如: 大王,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可以不答应 ,
大王需要派人出使秦国。
赵王问: 派遣谁去出使秦国呢?
蔺相如: 大王如果无人派遣 我愿意护送碧玉出使秦国。
秦王若把15座城给了赵国,我就把和氏璧留在
秦国。
赵王问: 如果秦王不给我们城呢?
蔺相如: 如果得不到秦国的城,我保证:把和氏璧完好
的带回赵国!那时侯,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
的理由啦。
【赵王点头 大臣交和氏璧给蔺相如】
【现场解说: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傲慢的亲王却推说国事繁忙,在欣赏歌舞的章台接见他!舞蹈编钟乐舞】
蔺相如: (亦不跪)赵国使臣蔺相如参见大王。
秦国大臣3:大胆赵人!见到我王为何不跪?
蔺相如: 您出使赵国时,赵王并没有要求你下跪,难道
秦王的心胸还不如我王吗?
秦国大臣3:你——
秦王: 嗯,你就是蔺相如是吧,有没有把和氏璧带来
给寡人呢?
蔺相如: 微臣已经把宝物带来了,请大王观看。
(秦王 观璧 大喜)
秦王: 这真不愧是块宝玉啊,通透无暇 哈哈哈!
秦国王妃A:和氏璧好漂亮啊
秦国王妃B:稀世之宝啊!只有大王您才配拥有这美玉!
秦国王妃A:不错,美玉配英雄!
大臣3: 恭喜大王!
大臣4: 贺喜大王 !这美玉正适合雕刻传国玉玺啊!
秦国王妃A:对呀,大王,我去请母后也来瞧瞧?
蔺相如: 大王,这块玉上有点小瑕疵,请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 哦,瑕疵? 我怎么没看出来呢?快指给本王看
看!
(蔺相如 举璧后退 靠近大柱 怒发冲冠)
蔺相如: 我看大王并没有诚意用15座城来换和氏璧!
大臣4: 大胆蔺相如,你竟敢责问我们大王?
秦王: 哎—— 蔺先生何出此言啊?
蔺相如: 赵王派我来时,斋戒五日,才把和氏璧交给
我,而您在欣赏歌舞的章台接见赵国使臣,很是
失礼!拿到碧玉后,便不再提15座城,是何道
理?
大臣3: 大胆蔺相如,你不要脑袋了吗?
秦王: 哼!
蔺相如: 我蔺相如敢来你秦国,就没想要脑袋!大王
要是强夺,我的脑袋就跟 “和氏璧”一起撞碎在
这柱子上!
秦王: 哎—不不不 !就依先生之言,寡人可以斋戒,
来人!
大臣3和大臣4:诺!
秦王: 把地图拿上来,快把寡人给赵国的15座城指给
蔺先生看。
大臣3和大臣4:诺!
(展示地图 蔺相如观看)
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是无价之
宝,大王必须像赵王一样斋戒五日并举行一个
隆重的九傧之礼,我才能交给大王。
秦王: 你想让寡人按照赵国的礼仪接受和氏璧?这有
何难啊!五日后,寡人设“九傧”,在正殿接见
先生!
【舞台中心暗光 舞台一角 椎光亮起 】
蔺相如: 快!你今晚就走,带着和氏璧返回赵国,记
住:穿着粗麻布短衣,沿途走小路, 白天休
息,晚上赶路。
亲信: 诺! 先生,那您的安危?
蔺相如: 不用担心,我自有应对。
亲信: 先生保重!(晚辈对长辈之礼)
【熄光 】
【现场解说:五日后,秦王设九傧之礼于秦王宫,接见蔺相如。灯光起 】
秦王:
蔺相如,寡人已经按照你的要求举行了典礼,
应该把和氏璧交给寡人了吧!
蔺相如: 不瞒大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您若有诚
意,就把15座城交给我,赵王一定会把和氏璧
送回来的。
大臣3: 你大胆!
大臣4: 依你之言,现在是赵王不守信用啊!
大臣3: 你可是想让两国刀兵相见?
蔺相如: 启禀大王,这是小臣的决定,与我王无关!再
说大王还没有把15座城交给我,我怎么能算失
信呢?
大臣3: 大胆赵人,你知道欺君之罪有多大吗?
大臣4: 欺君之罪当处“汤镬之刑”
大臣3: 就是把你放在锅里煮了!
蔺相如: 大王,您煮了小臣也没有用。天下人都会知道
秦国是最不讲信用的!您怎么臣服天下啊?
大臣3和大臣4:这——
秦王: 你!蔺相如! 哎, 退朝 !——
大臣3和大臣4:(大臣敬礼 定格)恭送大王!
(中区弱光)
【前场光起 西西手拉爷爷 快速跑上】
西西: 爷爷 秦王那么凶 会杀了蔺相如吧?
爷爷: 哈哈 秦王气得火冒三丈,但古人认为打仗要靠
勇气和实力,如果把使臣杀了,会失去正义,
所以秦王只得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现在,人们
用“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比喻把原物毫无损伤、
完好的归还给主人。
西西: 哦,爷爷,我懂了 :丽丽的项链丢了,我帮她
找到还给她,她的项链就是完璧归赵了!
爷爷: 对啊西西真聪明, 哈哈–
西西: 走喽,去吃月饼喽!
(跑下 起光)
【同上 敬礼 谢幕】
【改编者简介】向虹(Tracy)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取得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和VCC 幼儿教育证书。曾任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编导、主持人。2009年移民温哥华, 为华裔社团义工中文课本剧拓展班教师、幼儿园助教,聚力合一影视公司台词老师。
【诗词联】
叶园春 • 大词派庚子云端年会感怀
谢孝宠/常州(加华笔会会员)
各派传人逢月府,十方团队遏飞舟。
世坛巨擘发宏论,淮左词人起壮猷。
鴻篇惊七步,盛况震全球。
扬浙宜常燕桂,陈冯何沈程刘。
贵同心、继承发展创新,谱写春秋。
尤协力、脱俗超前奋进,主宰沉浮。
苏辛三颔首,李杜几回眸。
注:“叶园春”为作者所创词调。
【作者简介】谢孝宠,1935年生,常州人。梁吴再传弟子,荣膺常州市文联德艺双馨会员、优秀社会组织领袖人物证书。乃翁瀚东先生毕业于南高师(东大),师从梁启超、吴梅、柳诒徵三位大师,系新时期跨国界为时而作大常州词派旗帜与高标钱璱之教授恩师。谢幼承庭训,谙熟音韵。就读于江苏省常州中学六年,亲聆江南名儒钱名山三子、钱璱之教授三叔著名诗词家钱叔平老师教诲。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为胡小石、陈中凡、唐圭璋、罗根泽四位教授高足。1956年8月起,在《文史哲》《齐梁故里考证与齐梁文化新论》《全球巢氏总谱》等海内外书刊发表诗文1200余篇(首)。曾获全球诗词联大赛等海内外大赛一、二、三等奖。现为清词六派传人大词派常州总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大词派》学刊主编。“开山采铜,光大词派”。
七绝二首 • 大词派云端年会致谢公暨与会诸贤
程宗慧/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江左才多君力行,肇兴词派聚明星。
高擎大纛威名远,年会云端举世惊。
二
东土西洋一线牵,梁皇词祖脉相连。
茗楼雅集会盟始,四海同春喜梦圆。
贺联 • 祝大词派庚子年会于线上召开
程宗慧/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两岸锦章传宇内
一宗灵脉耀云端
【作者简介】芦卉,本名程宗慧。2003年定居加拿大。期间,发表诗词随笔约300馀篇。曾任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创会副会长。现任加拿大大华笔会荣誉副会长,大华商报文学副刊《作家文苑》编审,《文苑诗坛》副主编,和《高度》文学专刊《菲莎文萃》顾问。曾任加拿大都市报《菲沙流觞》副主编(2013—2018)。2008年曾创办大温地区首个中华传统诗词专刊《枫华夕拾》。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员。
贺联 • 热烈庆祝中华词派大联盟线上年会胜利召开
微言/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一宗词祖,泽深惠远;
七派传人,叶茂花繁。
【作者简介】微言,本名何显,原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96年移民加拿大。03年开始撰写时评,后兼及诗歌、散文的写作,有诗词文论选《青草集》一卷出版。主编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刊《作家文苑》和《文苑诗坛》多年,现为加拿大大华笔会荣誉会长;曾参与创建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暨创办会刊《菲沙流觞》,为创会副会长。
采桑子 • 贺大词派庚子云端年会
冯玉/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相聚云端,同贺联盟历五年。
弘扬国粹承风雅,妙笔连篇。
词派群贤,逸韵清吟云水间。
【作者简介】冯玉,曾在省教育机构就职,甲申年春定居温哥华。现为加拿大大华笔会会长,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秘书长,《菲莎文萃》主编,《加华文苑》主编,《华章》编委轮值主编。诗文发表于海内外报刊杂志并收入多种选集。
贺诗二首
李建军/沈阳
云端年会不寻常,寰宇诗家聚一堂。
万里文朋屏上见,相期国粹大弘扬。
敬赠常州谢公孝宠先生新韵俚句一绝
谢公米寿正青春,国粹弘扬忘昼昏。
词派融合联四海,诗仙不老艺林尊。
【作者簡介】李建軍,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人,歷任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顧問。出版書法楹聯詩文等專著多部,編輯和出版各類圖書報刊30種。中國楹聯圖書館和中國志願者圖書館創建者、館長、研究館員,朝陽“中國楹聯之市”“中國楹聯文化名城”“中國楹聯名城理論”倡導者和主要創立者,1997年創建朝陽市楹聯家協會並任1-3屆主席,現任名譽主席,創辦《遼寧楹聯》、《文藝家》報並任總編輯,創辦《中國楹聯家》雜誌,並任社長兼總編輯。創辦雲蒙山楹聯論壇並任組委會主任兼秘書長。
思佳客 • 赞大词派网上年会
华元瑞/海南
词派联盟又创新,云端年会聚同仁。
主持身在加拿大,参会家中用视频。
年总结,派传人,发言硕果靠耕耘。
明年展望心澎湃,闭幕宣言力万钧。
【作者简介】华元瑞,男,47年生。江苏省兴化中学66届高中毕业,曾务农,做过民办教师。恢复高考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后在军工厂工作,后调银行,兴化市农发行退休。诗词作品入编《大词派》,云蒙山诗联书画院社员。
为谢老师辛勤编撰《大词派》作素描
王虎英/常州(加华笔会会员)
卧难安眠,唯愿诗词迈盛唐。
【作者简介】王虎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北美“喜羊羊杯”全球春联大赛一等级奖获得者,《大词派》学刊责任校对。
贺联 • 祝大词派年会在线召开
刘明孚/卡尔加里(加华笔会会员)
骚客同宗笔底香。
【英译者简介】刘明孚,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加拿大大华笔会副会长,文思移民与多元文化协会理事。诗文作品见於海内外中文报刊网络, 并入编多部文学专集。
秋興之二
张焱/溫哥華(加华笔会会员)
凴朵花難傳妙語,借杯酒可解離愁。
三年聚散人猶是,十二欄杆夢不收。
今夜蟾光渾欲滿,別無惆悵到鄉州。
【作者簡介】張焱 Spark Zhang:字舜矞,號落草堂主,別署耽楓草堂、牧羊廬主。遼陽人,生於壬寅冬。戊戌季秋旅居温哥華。
唐多令
Maggie湄伊/溫哥華(加华笔会会员)
何意柔肠留不住,又满地、落花飞。
莫道惜芳菲。他乡无子规。叹韶华,一去难追。
镜里朱颜心底事,援双鬓、已成灰。
【作者简介】Maggie湄伊,女,七零后,来自北京,现居温哥华,移居加国之前一直在国内地产行业任高管。文字是一直以来的兴趣,脱离繁忙的工作之后便开始尝试诗歌的创作,愿借文字表达心声,只求有思有趣。
七律四首 • 感恩辞
冯瑞云/天津(加华笔会会员)
岁月平安烽火绝,人生静好稻香存。
诗书织梦消寒暑,草木怡情慰晓昏。
更有春风无负我,一年一度叩窗门。
感恩节里谢慈恩,小草春晖喻可尊。
十月怀胎滋骨血,四时哺乳育心魂。
神衰体老情无缺,果硕花残爱有根。
子欲怡亲亲不在,迟来悔恨醒儿孙。
感恩节里忆妻恩,比翼时光翅落痕。
度日含辛携老幼,持家克俭计瓢盆。
柔情漫溢窗前梦,软语弥留月下魂。
不尽相思人去后,凭栏独自对黄昏。
感恩节里念朋恩,挚友相交似仲昆。
不欲摔琴酬谊厚,尤思刎颈报情敦。
登高共赏重阳美,把盏同尝老酒浑。
拄杖徐行长寿路,呼兄唤弟紧随跟。
注1:10月12日是加拿大的感恩节,我国虽无此节,但感恩之心,人所共也。
注2:本人发妻已于2008年亡故,故言“忆”也。
【作者简介】冯瑞云,天津市人。1977年恢复高考进入天津大学基础课部力学师资班,1982年毕业,获力学专业工科学士学位。分配到化工部第一设计院(现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教授级高工,天津辰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业余爱好古典诗词。现为中国天津大学青年湖诗韵社社员、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
秋吟二首
陈伟超/多伦多(加华笔会会员)
原是山中草,缘来异地生。
群花相伴老,秋色醉人迎。
二、秋郊野花
秋日芳将尽,唯尓遍地来。
无须依恋主,笑对艳阳开。
词二首
水木清华/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侵窗风雨,不眠长夜,纠结心绪。
时当疫疠频发,人人战战,封城羁旅。
着意回迁仓促,敢闻缘何所? 水澹澹,樯橹征程,自此遥遥海天阻。
青春记得当年语。不须谈,岁月怜花序。
只堪着寄杯酒,合掌敬,顺成功举。
此去经年,犹记红尘,坎坷书侣,郁闷日,朗月星稀,自挽清风去。
朝中措 • 玻璃海棠
西风昨夜过庭窗,打落早秋霜。
煞气不堪想象,海棠顿失芬芳。
琉璃通透, 冰清弱质, 静对炎凉。
拾取一枚风骨, 来年笑曳春光。
【作者简介】水木清华,材料专业理工博士。文学爱好从小学二年级开始, 在”少不读红楼”的年纪读了《红楼梦》,怀着”孤标傲世偕谁隐”的疑问,循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路,一直冲到温哥华。UBC大学三年博士后的经历中悟出一个道理: 白驹过隙的人生,做自己喜欢的自己。目前在大温公校做教员,教书育人。
七绝 • 晚霞
秀玉/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故山好景若相应,應寄荷风入梦多。
【作者简介】王秀玉 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学院)七七级,付教授。现居加拿大温哥华,曾在UBC从事有关医学研究多年。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爱好诗词、旅游、摄影、绘画,美食,热爱生活。学习写作格律诗词一年有余。作品发表于网络平台,散见于温哥华纸媒。作品自然平和,朴实,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且不乏诙谐幽默。
秋興
南山/温哥华
一夜霜枫紅到冷,誰家月色淡如空。
行難那更鄉心切,相憶忍堪霜氣同。
可笑當時輕聚散,青春未解去匆匆。
【作者簡介】南山,昆明人,移居溫哥華多年,傳統詩詞愛好者。
一萼紅 • 春日思舊
曹小平/温哥华
野嶺崎岖,青雲空闊,貪宿嘹呖離群。
望故國,關河百二,應共憐,斜月照塘魂。
北斗登樓,袖中天地,壺裏乾坤。
曾笑登徒子賦,更襄王神女,夙果前因。
蘆荻蕭蕭,鄉愁如織,夕陽長送舟輪。
人間世,櫻花楓葉,仰碧霄,見萬里雲紋。
何日骊山歸去,路遇麒麟。
【作者简介】曹小平,北京人,文学以三国水浒启蒙,三年级时,倒背一百单八将,见称于长者。长大许,受外祖父影响,痴迷中国古典文学,以背李杜苏辛诗作为乐事。高中时就读北京男四中,结交诗友,七零年毕业于淸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后在武汉工业大学执教,八十年代初评为讲师,任教研室主任,八九年移民加拿大。多年来在温哥华中文报刊屡有诗文作品发表,如【英雄】【阿拉伯童话】【路遇张三丰】【印第安女人】【八戒哭了续集】等。以笔名柳上恵在北美枫古韵新音版(www.coviews.com),有近体诗词七百余首登载。
巫山一段云 • 相思
雨田/温哥华
星移物换眼迷蒙。岁月太匆匆。
独自斟茶酒,依楼望寂空。
相思两地寄飞鸿。心愿梦中同。
【作者簡介】紅雨田,真名朱雷,原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工程師,現居加拿大溫哥華,古詩詞愛好者。
醉花间 • 情
随爱飘游
情念爱分明,落寞情依旧。
碧波情意透。倩影情相守。
风雨始为情,情切君知否?
【作者简介】随爱飘游,李建刚,男,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本科、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硕士,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应用和项目管理。闲暇之余,对诗词颇感兴趣,先后在网校学习楹联、律诗和填词。才疏学浅,愿与诗友切磋交流,求得不断的进步。本人酷爱运动和旅游。人生铭记:随云追月始为情,爱域无疆独自明,飘逸人生心雅致,游方尘世性宜清。
烛影摇红 • 秋忆
彧蛇/多伦多
斜阳芳草诉相思,魂梦常遥忆。
月断林梢难觅,夜绵长、寒窗滞寂。
笙歌一曲,万里归心,秋深霖沥。
【作者简介】彧蛇,又名蛇影,本名戴岩。加拿大华裔诗人。《诗情太平洋》国际文学社社长及主编,《中国诗歌春晚(加拿大)》舞台艺术总监。《多伦多作家节》散文集主编。善写中英语双语诗歌和抒情散文。作品被收录《关雎爱情诗》,《当代诗典》,《中国风》,《诗殿堂》等几十种国内外著名文学刊物。 筹划并出版国内首部接龙诗集《留住春天》。出版《如果思念》、《生命的底色》个人诗集。主编并出版《诗情太平洋》多集、《异域同天》诗友作品集。
【新诗】
银杏
水木清华/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从千年的传说中走来
梦中的一片蝴蝶
夹入书页
湖边的长椅上
岁月金黄
捡拾一枚白果
捧在手中
捧到心上
淡白的幽光
幻化青春的影子
记忆游走
窗前月 故乡花 游子吟
厚积千年
苦涩也滋养
细密坚韧的纹理
画在柔和的掌心
苦难在微笑中熠熠
爱在人间 鎏金岁月
恒久忍耐的恩慈
是基因记忆
一任秋风过 大地仍然
写满 秋日私语
无病呻吟的秋
艾伦/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秋雨打在那片
尚有温度的落叶上
艳红中
滴落晶莹
莫名心痛
耳边飘过“无病呻吟”
秋水瘦了
送走远去的渡轮
心随雪白的浪花起伏
惆怅在眼前弥漫
空中响起“无病呻吟”
秋风掠过白云
追逐远去的雁行
翱翔的身影
何时再回故乡?
蓝色的天幕
映下“无病呻吟”
远山露出了精致的
小蛮腰
在五光十色的
秋叶
点缀下
宛如美丽的姑娘
轻声唤远方
山中回荡“无病呻吟”
秋阳斜斜插进江水中
晕黄了一岸芦苇
摇曳着思绪
闯进窗户
定格在墙上
宛如画卷
写满了思念
画角赫然显现“无病呻吟”
色漫过原野
拂过林梢
穿越城市的喧嚣
落满了沙滩
洒在长椅那对老人身上
暖洋洋
侧面帆影点点
海鸥声声
向远方
如果这是无病呻吟的秋
相比那病魔肆虐的春
显得越发弥足珍贵
张开热情的双臂
拥抱当下
品味
秋风起 秋雨疏
秋阳暖照
秋色染大地
豪情满金秋
渡口
Maggie湄伊/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一方跳板
上下多少修成的缘份
寒暄声磨旧了码头
南腔北调都被水拾起来
一漾一漾
推着往远方去
数不清的念想,被风搅成团
又被往来的人一丝丝牵走
岸边的柳树看得羡慕
拼命垂了头
也让水流扯自己的发
牵挂是不停歇的
有时候免不了伤悲
顺水或逆水的船最了解
便总是在夜晚停泊的时候
请水轻轻地摇一摇
哄着一船的心事
入睡
秋之舞
竹笛/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闯过夏天的炎热
迎来金灿灿的十月
在深秋的拉法基湖畔
像受了鼓舞的小天鹅
到处广播皇家万圣节舞会的消息
我们是异想天开的孩子
聚光灯以彩色的线束
折射我们舞姿
而风,猫着腰
忽远忽近
从树林和山峦那边跑来
将我们的歌声和快乐
四面传送
自由的心灵
以椭圆形的路径
旋舞,飞跃
从春花到秋月
从浅绿到金黄
从海洋到峰巅
从心到心
【作者简介】竹笛,笔名O-K Mom。醉茶听雨平台主播,海外五洲诗轩副社长,海外凤凰诗社朗诵部主任,《驭风者》诗刊编委,作品散见于诗刊、网络、报纸和书籍。
秋叶吟
彥如/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風轻扬
攜著我的暢想
雨缠绵
潤著我的吟唱
朝陽含著我的张狂
殘月藏著我的寂涼
星光耀着我的尘往
寒夜伴著我的迷茫
雷鸣震着我的慌张
露霜浸著我的堅強
河水載著我的徜徉
落英绘著我的惆悵
秋的落寞
殘缺了我的辉煌
祭奠了我的忧伤
可我,依然坚守著我的倔強
在瑟瑟淒寒中
我松开思緒的翅膀
极力地飄向穹苍
在浩瀚的宇宙里翱翔
我要飛向哪裡?
我要流浪何方?
我要放任自流?
還是尋覓一処躲藏?
或耐心的等待
自然界又一轮的回访?
还有那風采依舊的盪氣迴腸!?
【作者簡介】筆名彥如、柳燕春波,原名任燕茹。曾從事於進出口商品檢驗、海事檢驗鑒定、珠寶首飾等工作。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及會員。加拿大大華筆會會員。溫哥華菲莎詩詞組會員。喜歡文字、閱讀、誦讀以及所有美的事物。
红尘客栈
珊瑚/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金松的姿态
对待结局不再是结局
任大漠散去那一缕孤烟
登山看你
在这个秋天献上金黄
献上所有血液里流淌过的温暖
红尘客栈
我们用一生储存着悲欢
在落叶里朝天堂张望
踏青的足迹
转眼间隐匿于枯萎
一滴阳光
沁入我和万物肌肤
从山脉原野中
掏出安详
【作者简介】Coral 珊瑚,亲手养育五个孩子的母亲,定居温哥华。早年毕业于美术系,出版过儿童书插画作品数本。散文也曾发表于《明报》等诸刊。近年开始写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诗报》、《山东诗歌》、凤凰诗社 、中诗社等各媒体纸刊与网络。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诗社精英诗人诗评部总监。作品善于以灵性的感觉,捕捉生活的唯美画面。诗被读者称誉为”空灵静雅又飘逸,有种难以捉摸的明智洒脱之美。”
秋雨湿韵
南峰/多伦多
屋檐清音
湿透衣袖
昨夜梦里故人
抚琴柔韵
雨珠欲止还漏
红叶摇弋
白霜依稀
已是夕阳断曲
铮铮引拨
告慰百年知己
忧痕干涸
细眉南指
山巅冰层又厚
雪花飘扬
一把冰锹铲帘窗
山棱无语
玫瑰冰花
冻结童话呓语
飘逸馨香热泪
错失一次千年轮回
【作者简介】谭宗福,笔名,South peak Tan 南峰,生于1966年,1984年参加工作,现因病退休,从事写作工作。1991年5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个人文学集《月光杯影》,写作诗集巜撞进视野里的情感》及长篇小说《金银花开》等多种文学合集,文学作品多次获奖。旅居加拿大。
那些握不住的事物
David(大卫)/温哥华
握不住时光的禁忌
就像握不住细流,沙粒,蛇,还有鱼
那些光滑的鳞片在潜意识里逃亡
也掀起凶险和波澜
头脑中滞留的发光体是虚幻的迷境
引领着摇摆不停的命,跌跌撞撞
睁眼看日出,闭眼听日落
那些遥不可及的生命体征
立在寒冷之上
当落日的余晖握紧黄昏的背影
大地的体温慢慢消散
在秋天的更深处,等候一场及时的雪
可是你的手却在雪之外,风之外,海之外
在遥远的地方摆弄泥土,花肥
只有在一株株花草中反复读到你
在茂盛的枝节中有你温热的气息
用一只眼晴催眠另一只眼晴
让所有的感知大于所有的看见
用一只手催眠另一只手
紧紧握在一起
我感觉实在,温暖,到无法想象。
【作者简介】大卫,本名姜云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加拿大诗词学会会员,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在【新诗百年诗歌精选】【诗歌精典2017】【诗选刊】【人民日报】【诗】【长江诗歌】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现住加拿大温哥华。
秋叶
小刺猬/温哥华
匆匆,伫立枝头
迎着瑟瑟的风
晚霞温柔我的脸颊
波澜依偎我深邃的一角
大海平静于心,蓝天依旧支撑我的脊梁
神呀
祢的爱烙印在我深深的脉络
飘然飞舞
那一刻,多么完美
每一根白发都泛着金光
每一寸肌肤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每一个记忆都有神雨后彩虹的美好
短暂一生,因祢而有意义
生命尽头,因祢而璀璨光芒
闭目
那永恒的天国在远方
……
【作者简介】小刺猬,赖着不想长大,现居加拿大温哥华。自喻一颗小草,无拘无束自由飘摇,随性的摄影舞蹈…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充满阳光。
地理詩10首:四海八荒
甘建華/衡阳
普希金劇院前,廣場中心
一代英雌,葉卡捷琳娜二世
披著華麗的斗篷,手握權杖
頭顱高昂,雕像下跪伏著
侍女,和一幫寵臣姦夫
俄羅斯,一國之母的淫蕩
沒有人在乎。行程逾兩萬步
拖起腳杆走路,但到了
聖彼德堡,焉能不看一場
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
俄羅斯人的體形,天生善舞
兩腿併攏,中間沒有縫隙
樂隊演奏,與國內也有不同
太累了,腦袋時不時地雞啄米
該鼓掌時,卻也會跟著拍手
四隻小天鵝,1200元一票的期待
出來了嗎?出來了嗎?……
花窗上的玫瑰
一聲尖叫
玻
璃
碎
了
法蘭西的心
也
碎
了
哦!凱西莫多
哦!愛絲梅拉達
哦!維克多·雨果
我寧願從來
就不知道你們的名字
風車早已停止旋轉,磨坊的故事
依然在流傳,甚至成為一個
譽滿世界的佳話,引我翹首以觀
危險的高地上,流水不再淙淙
綠葉蓬勃,曾擋住過德皇的視線
也擋住了許多人的好奇,無法看清
華麗的無憂宮,典雅別致的園林
在歐洲大陸,所有輝煌的古典建築
都不及波茨坦最簡陋的磨坊
百事堪哀的貧民,在自家小屋裏
卻敢於死扛,挑戰國王的權威
任他千軍萬馬,也不敢跨過這道
門檻。一旁的詩人悄聲低語
傳說與事實,並不完全相符
此外並無多言,他的真實身份
我的鄰居,一名天朝城管
提及這三個字,我的心頭忽地一熱
我的父親生於斯,我的祖父葬于斯
我的先祖,六百多年前遷徙於斯
它通往祁陽和零陵的古道,我熟悉
連接衡陽市區的兩條公路,我熟悉
通往世界的每一條小路,我也熟悉
甚至它的每一個山沖,房頂的炊煙
每一戶人家,男女老少和雞鳴犬吠
每一條河流和石拱橋,我也了若指掌
我見過每一株桃樹開花,紅豔豔的
見過每一顆香柚墜枝,沉甸甸的
夜深時春筍拱出牆角,我也聽得清晰
雖是紫色岩山崗,出產也比別的地方多
即便貧窮的歲月,節日卻一個連著一個
桐油燈下苦讀,大學生遍佈各所名校
呼吸小鎮上空的燒餅味道,真香啊
品嘗青辣椒煮拎豆腐,多麼鮮嫩
山塘中的黃皮草魚,是我的愛與鄉愁
天空中的每一隻鳥兒,飛過茅洞橋
大地上的每一種樹木,植根茅洞橋
我的每一次放聲歌唱,都是家鄉茅洞橋
這只俗名知了的蟲類
棲息于吾齋前院的桂花樹上
透明的雙翅在陽光下一閃
被我準確地找到了
發聲的位置
它一動不動地望著我
我則屏住了呼吸
天地間頓時趨於岑寂
你就是從三國曹植賦中
從南北朝王籍若耶溪
飛來的那只蟬麼
見過唐人虞世南、駱賓王
李商隱的那只蟬麼
是蘇東坡音樂中的那只蟬麼
齊白石畫中的那只蟬麼
洛夫詩中的那只蟬麼
自春末至盛夏到仲秋
于高枝上餐風飲露
幾乎是全天候地
以每秒震顫一萬次的頻率
應和著海內的金聲玉振
令我神氣為之清爽
而不知如何酬謝
蟬猶禪也。今日大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且再往樹枝人工降雨
聽蟬鳴夏
這清脆嘹亮的高歌
無異於
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
似乎比青藏高原更為陡峭
劈面90度直角,抑或75度斜角
驚濤駭浪,拍打堅硬的危崖
于蔚藍色的海穹,狂卷起千堆雪
美則美矣,暈則暈矣
然而壯觀與刺激,亦推許
這條世界第二斷崖公路
奇崛崚嶒的寶島,東海岸
中央山脈,橫切入太平洋中
蘇花公路似一條玉帶,盤旋半空
雄奇而壯觀。天地之大美
12公里。臨山崖而鑿開
800米高度。直下汪洋捉鱉
——並非一個蹦極之示範
孤懸海外的臺灣,險象環生
舌唇蘭如鞘,臨風亦泣亦歌
別說緩行的大巴,即便猴子
亦如貼崖而飛的蝴蝶
在遠方,在祖國內陸腹地
想起那年走過的清水斷崖
依然不寒而慄
九龍半島尖沙咀
香格里拉酒店的屋簷下
溥儀眼鏡店旁邊
緊閉著的拉閘門前
站著一個身穿長袖襯衣的
中年男人
仿佛在朝我眺望
隔著一條空曠的街道
一畦盛開的金玉滿堂花
我也向他瞄了兩分鐘
發現他長得真像
末代皇帝
我一直搞不清楚
他站在那裏幹什麼
好像就是為了讓我看到他
讓我想起溥儀
驀然間,它們尥蹶子狂奔兩千米
驟停于越野車前頭,公然向人示威
依協克帕提湖畔,阿爾金山深處
藏野驢,天地間唯一的馬拉松健將
矯健雄壯的體魄,紅棕色的脊背
和鬃毛,白色的腹部、臀部和四蹄
一隊一隊,從荒野深處赴曠古盛會
飛濺的塵砂,遮不住猛士高昂的頭顱
生來就是為了打敗人類,西部之西
桀驁不馴的生靈,威風凜凜的王者啊!
玄奘取經路過的地方,我沒有去過
但我的心到過那裏,塔什庫爾幹
一腳跨三國的地方,每年春晚
都能見到,大雪紛飛紅其拉甫口岸
杏花開放最早的地方,冰川融水
匯成的河流,頗像一條碧綠的絲帶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深藍色喬戈裏峰
彩雲人家,生活著中國唯一的純白種人
風光綺麗的地方,能歌善舞的塔吉克男女
每一張面龐,遠遠勝過了靳尚誼的油畫
美女如雲的地方,男同胞嚮往的天堂
星眸生輝,失魂落魄於不可通婚的遺憾
世界之美在世界的盡頭
在格陵蘭島西海岸
伊盧利薩特
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鎮
有著色彩炫麗的天堂模樣
黃昏前的夕暉
交織出紫色和藍色的夢幻
絳紅色的三角帆尖
高高地挑起午夜的日落
月亮則在峽灣的背後升起
巨大的冰牆前
緩緩泅泳著碩大的鯨魚
遠道而來的五洲男女
在豪華遊輪上
驚喜地捂住了嘴巴——
天哪!多麼美豔的人間!
一切確實閃爆眼球
一切都是超現實的風景
他們來趕最後的班車
假裝不知道
格陵蘭島冰蓋
已經提前大半個世紀
加速融化
地球的好時間真的不多了
冰峰上的那只海鷗
或許就是
丹麥
最後一隻知更鳥
【作者簡介】甘建華,湖南衡陽人。高級編輯,地理學教授,書畫鑒藏家,湖湘文化學者,柴達木文史專家,中詩網駐站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歌方面:主編《洛夫紀念文集》(含詩歌卷、散文卷、評論卷、訪談卷)、《在那遙遠的地方——離開青海情系高原海內外43家詩輯》等,著有《甘建華地理詩選》,配套出版《山程水驛識君詩——甘建華地理詩大家談》。
【译丛】
詩化的家園,詩意的人生(诗报告)
蘆卉(程宗慧)/溫哥華(加華筆會會員)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歌詩合為事而作。——引言
【序】生命的交響曲——2015 年新年獻辭
時值一年一度辭舊迎新之際,很高興拿起筆來写。
本作是對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宗旨的解讀和演繹;是個人對文學副刊《菲沙流觴》創辦年來的回顧和感受;也是對我們這一海外詩詞文化團隊,在異國他鄉弘揚中華國粹執著追求的心路歷程的探尋。所以,我們應該寫,寫一首我們的詩;我們應該引吭高唱:唱一首屬於我們自己,讚美我們自己的歌——盡情地道出我們的共同心聲!
這就是我醞釀已久的詩報告——《詩化的家園,詩意的人生》。
第一章 我們的心聲
回眸2014
我們寄託著夢想
我們熱切地期待
我們付出了辛勤
我們有可貴的堅持
我們沒有虛度
我們終於有了
有了我們的一首詩
我們終於成功了
我們成功地譜寫了一首歌
“诗言志,歌咏言”
──我們的詩壇
在楓葉之國全球宜居的
美麗都會溫哥華誕生成長
迎來了2015年的明媚春天
歡呼我們盛大的節日
我們心花怒放
我們弦歌一堂
品嚐著美食與佳釀
演奏著動人的樂章
這首歌由我們的心靈引領
她已經有了精彩的開頭
而此時令我們欣喜若狂的
只是剛剛演奏完的一支序曲
然後將是一個個的高潮,那裏面
有我的詩,也有你的歌
有時我們的步履不一定整飭
或許唱的也不一定同一個調門
不過,沒關係
而那心靈的樂章
始終裝在我們的心上
揣在我們的懷裏
你常説我們總是心有靈犀
所以你把最好的詩寫給我們
把最好的歌唱給我們聽
把我們未完成的樂章共同譜寫
時值除歲,我們更加急切
就爲這,我們在癡癡地念想
就爲這,遠在故園的你
還曾來信説
朋友的電郵寫來的
時下溫哥華並不很冷
整個是一個十足的暖冬天氣
在遙遠的彼岸似乎已感受了
那冬陽的溫馨,熱乎乎的
我快回來了,帶給你們
心中藏的,懷中揣的
還有更多此行美不勝收的珍奇
想到你們,想到我們那
已然奏響的生命的交響曲
我就一刻也不能停留
我就要啓程,迫不及待地
第二章 天風的呼喚
此刻,航班已昇空
我已經感到了
北美的天風在呼喚
晴空下的流雲在翹首
菲沙河的微波
迢遞著殷切的期盼
洛磯山脈的楓林
遙映著北京香山的紅葉
追尋著一千幾百年前
杜牧《山行》的足跡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令人流連的英吉利海灣
漫長的海岸線上
是誰伴著梅蒂斯人見证愛情的
加拿大經典民歌《紅河谷》
悠遠纏綿的琴聲在唱
恰似我們千古流傳的《關雎》
傾訴純情男女的深沉愛戀
可那不是“在河之洲”
而是在遙遠的天邊
──“走過來坐在我的身旁
不要離開得這樣匆忙
要記住紅河谷你的故鄉
還有那熱愛你的姑娘”
分明地應和唐人李商隱
“相見時難别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的
憂傷淒婉的深沉韻致
分明的,一支耳熟能詳的
臺灣流行的山寨版情歌《高山青》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這是多麼美妙的人間詩話
這裏,同樣是詩的國度
在廣袤的北美平原
洋溢的詩情在汩汩流淌
豐腴的加拿大國土
神奇旖旎的自然風光
自由平等公平公正
爲我們營造了詩化的家園
爲我們鋪設了詩意的夢想
朋友,我還能等嗎
我已是心馳神往
我已將飛越大洋
第三章 春天的使者
待到來年春草緑
待到百花吐艷時
我們將欣然造訪
千年文明的瑰寶是我們的厚禮
獻給美麗的愛麗絲·門羅
在古檏典雅的小鎮
與她和她的鄉親們共同分享
寧靜溫馨的裏多之珠的小屋
圍坐在點燃着杉木柴禾的壁爐前
讓年邁的主人和她筆下的姐妹
動情地吟誦《孔雀東南飛》
──“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主人公如泣如訴
姐妹們痛徹心扉
再請聽潯陽江頭琵琶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
説盡心中無限事”
看,月光如水,座中泣下
與江州司馬同濕青衫
同聲一哭
主賓相向悄無聲
江心月白夜沉沉……
接下去依舊是白樂天的詩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逥盪在紐約州長島的原野上
我們縱情漫步,着意尋芳
欣賞一望無垠的茁壯的草葉
領略惠特曼熱愛生活,擁抱平凡
從而孕育出的神聖與莊嚴
令我們心曠神怡,自由遐想
哦,又是什麼,使得埃文.萊頓
歌之詠之,手之舞之
扼腕贊歎,神采飛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卻原來是超越時空,思通萬里
和我們的詩仙太白
浪漫情懷可與倫比
無非是星分異域,地隔平洋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説什麼此岸彼岸
説什麼東方西方
文学本无国界
同樣是詩的熱土
同樣的天寶物華
同樣的地靈人傑
我們的唐風,你們的典藏
這裏的人們生生不息世世代代
譜寫着真善美的熠熠華章
這裏的詩,這裏的歌
同樣令我們激賞
同樣經久不衰
值得世人永遠傳揚
第四章 詩意的人生
讓我們相聚在菲沙河畔
讓我們徜徉在英倫海灣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一觴一詠,暢敘衷腸
我們,一群華裔詩人
我們的生命之舟已駛向這裏
珍貴的典籍載滿了行囊
心靈深處藏着先秦的風雅
屈子的悲歌,曹魏的文賦
李杜的絶唱,蘇辛的詞章
今天要把它們
深深植入在我們新的家園
撒播在這片優質的土地上
滋養我們炎黃子孫的成長
讓千古不朽的中華好聲音
與色彩紛呈的多元文化
喜結連理,相融合,相唱和
匯成一篇篇氣勢恢弘
震撼全球的壯麗樂章
奏響在加拿大
奏響在太平洋上空
她開篇業已完成
接下去將是高潮迭起
卻永遠沒有尾聲
遺音滄海,遍播宇寰
直至“山無陵,天地合”
千秋萬代,直到永恆
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詩化的家園,詩意的人生
注:1.《山行》,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七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關雎》,出自詩經《周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愛麗絲·門羅,出生於安大略省,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作品以平凡的女性題材見長。2013.獲諾貝爾文學獎。現年82歲。
4《孔雀東南飛》,佚名漢樂府詩。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首著名敍事長詩。
5“江州司馬青衫濕”,見白居易敍事長詩《琵琶行》。
6沃爾特·惠特曼(1819——1892)。出生於美國紐約州長島。19 世紀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草葉集》,共收詩歌300餘首。被譽爲“美國現代詩歌之父”。
7.埃文·萊頓,加拿大現代詩歌的先驅,著名浪漫主義詩人。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加拿大勳章,諾貝爾文學提名獎。2006年溘然長逝,享年93歲。
8.以上係李白詩歌名句。
9.見唐王昌齡著名絶句《送柴侍御》。
10.出自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
11.葉嘉瑩教授《鷓鴣天》:遺音滄海如能會,便是千秋共此時。
12.語出《樂府民歌·上邪》。
(2015年 於溫哥華中國城)
蘆卉《詩化的家園,詩意的人生(诗报告)》英文版
英译者:伍婉雯/溫哥華
By Caroline Y.M. Ng/Vancouver
Introductory Statement: The Tang poet Bai Juyi wrote, in his ‘Letter to Yuan Zhen’, “Lyrics should address specific issues in life.”
[Preface]
“The Symphony of Life” — Foreword to the 2015 New Year
Once again the time has come to see off the old and welcome the new, so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pick up my pen to write…….
This piece was originally written as a commentary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Canadian Chinese Poetry Society’s Mission Statement; my personal recollection and feeling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aser River Floating Wine Cup” Literary Supplement; and also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I am pursuing with regard to our overseas Chinese poetry and culture group’s persisten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an overseas environ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be writing, writing our own poem; we should be singing at the top of our voice, singing a song of our own, eulogizing ourselves — telling of our own commonly held feelings.
This is the poetic report that has been fermenting inside me for a long time — “Poeticized Homeland — Poetic Life”.
1. Our Heartstrings
In retrospect, 2014
was laden with our dreams.
we waited with anticipation;
we put in hard work,
we had our priceless perseverance,
we wasted no time,
and we finally got it.
We finally got our own poem.
We finally succeeded,
succeeded in writing a song.
“Poetry gives voice to feelings, and singing prolongs the voice.”
── Our Own Poetry Platform
Born and nurtured in this land of maple leaves, the most livable
and beautiful city in the world, Vancouver,
welcoming the bright and lovely spring of 2015,
cheering for our big event
we are elated.
We celebrate with songs
savouring delicacies and fine wine
playing a moving melody,
a melody led by our hearts,
a melody with a brilliant overture,
but what really exhilarates us now
is the overture that just finished,
to be followed by crescendo after crescendo,
including my poetry and your song.
Sometimes we may be out of sync
or sing in a different key,
but that doesn’t matter,
for the melody sung from the heart
will stay in our hearts
and linger in our minds.
You always say we share the same vibes in our hearts
so you always compose the best poems for us,
sing the best songs for us
and help us finish our tunes together.
Now as the New Year approaches, we are more eager,
and because of this, we keep remembering,
because of this, you, far away in the homeland,
even wrote a letter repeating
what your friend said in an e-mail:
Vancouver is not so cold now.
It has been a winter so mild
you could almost feel it on that faraway shore.
The warmth of the winter sun is radiating,
and I will be back soon to bring you
what is stored in my heart, held in my embrace,
and other precious treasures from this trip.
Whenever I think of you, I am reminded
of our Symphony of Life that is now playing,
and I cannot stay away another moment.
I must start my journey, I can hardly wait.
2. The Call of the Wind
At this moment, the plane is already airborne
and I can already feel
the call of the North American breeze,
the clouds gazing up at the sunny sky,
the gentle waves of the Fraser River,
earnestly anticipating from far away.
The maple forests of the Rockies
remind me of the red leaves of Beijing’s Fragrant Hill.
Tracing back over a thousand years,
traces of Du Mu in his poem “Up into the Mountains”,
“I stop the cart, admire the maple trees late in the day,
Their frosty leaves redder still than blossoms in spring”.
Lingering along English Bay,
along that long coastline,
who is that joining the Métis to witness love
in the Canadian folk song “Red River Valley”,
the music coming from a distance
like our ancient lyric, “The Osprey Lovers”,
proclaiming the deep feelings of innocent lovers.
Yet this is not from “the islet in the river”
but far, far away on the edge of the horizon.
── “Come and sit by my side
Do not hasten to bid me adieu.
Jus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girl that has loved you so true.”
Clearly resonating Tang poet Li Shangyin’s lines,
“Hard for us to meet and even harder to part,
The easterly wind weakens and all the blossoms wilt,”
that distressing and profoundly sad tune.
So clear, the familiar melody,
the popular Taiwanese love song “The Mountain is Green”
── “The girl and that lad will never separate,
and the river will always circle the green mountain … ”
Such beautiful popular lyrics!
And here, we find the same poetic realm
on the vast North American prairies
where poetic feelings gush and overflow.
On this bountiful and fertile Canadian soil,
the charming and gentle natural scenes,
the freedom, equality, fairness, and justice
create a poetic homeland for us,
laying out poetic dreams for us.
My friends, how could I wait any longer?
My heart and soul are already there;
I am about to fly across the mighty ocean.
3. Spring’s Emissary
When the grass turns green in spring,
when hundreds of flowers bloom,
we shall pay our joyful call.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al treasure is the gift
we offer to the beautiful Alice Munro
in that quaint little town
sharing with her and her people
in that quiet and cozy little house
sitting around the fireplace, with pine wood burning
the old hostess and the sisters of her tales,
intoning the ballad “The Peacock Flies Southeast” in the most poetic way.
── Marrying you at 17 was a sad time for me”
“You are the rock, and I am the reed
The reed resilient as silk, and the rock immovable … ”
The host sobbing and recalling,
the sisters feeling the pain in their hearts.
Please listen to the tune of the lute upstream of the Xunyang River
── “The major chords resounding like a downpour,
And the minor chords intimate as a whisper.”
“The faint sound of the chords triggers memories
of lifelong aspirations unachieved.
I lower my head and strum away,
spilling out all the regrets in my heart.”
Look, even the moon seems to weep on the river.
Together with the Minister from Jiangzhou we cried,
host and the guest looking at each other, speechless,
the image of the white moon mid-river on a dark night …
What followed was more poetic lines from Bai Juyi,
── “Like the grasses on the plain, withering and flourishing year after year,
even wildfires can’t exterminate them, and the spring breeze blows them back to life.”
Wandering through the fields of Long Island in New York,
we took a romantic stroll, in search of fragrance,
taking in the vastness leaves and grass,
appreciating Whitman’s love of life, his embracing of the ordinary,
nurturing the holy and sublime,
making us feel refreshed, and free to think.
Oh, what was it that made Edwin Layton
hum and chant, wave and dance,
marvelling as his spirit soared –
“Can’t you see, th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flowing from the sky
surging into the sea, never to return …”
“Heart full of joy and mind flying high,
wanting to fly up to the sky to embrace the bright moon,
drawing my blade to slice the water that just flows on,
I raise my glass to drown my sorrow, but grow sadder still.”
Then we realize that we have ventured far beyond the bounds of time and space,
much like our own great poet Li Bai
with his romantic style.
Is this a matter of the stars being separated by vast space, and the lands by oceans?
── “If green hills can merge together with the cloud and the rain
How can the bright moon separate the two of us ?”
We talk about this shore and the other shore,
we talk about the East and the West,
but they are both fertile lands for poetry,
both are Nature’s treasures,
remarkable places with outstanding people,
our Tang style and your archives.
The people here, for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have written masterpieces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the poems here, the lyrics here
inspire us in the same way,
also standing the test of time,
worthy of being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4. The Poetic Life
Let’s gather on the banks of the Fraser River;
let’s wander along English Bay,
“Perhaps filling the room with inspirational verses that come from the heart.
or entrusting everything beyond our physical shell,”
raising our goblets and waxing poetic, pouring our hearts out for each other.
As for us, a group of Chinese poets
Our life’s boat has steered us here,
our baggage filled with valuable tomes.
Our classical ballads and elegant odes are stored deep in our hearts,
the laments of Qu Yuan, the rhapsodies of the Wei Dynasty,
the supreme verse of Li Bai and Du Fu, the lyrics of Su Shi and Xin Qiji,
today, we must transplant them
deep into the soil of our new homeland,
sow their seeds on this fine stretch of land
to nourish our growth as descendants of the Yellow Emperor,
So that the fine Chinese voice may last forever,
merging with the colourful multiculturalism,
growing together and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Integrating into pages and pages of powerful
and earthshakingly beautiful tunes
played aloud in Canada,
played aloud over the Pacific Ocean.
Her overture is composed already,
and what follows will be wave after wave of crescendo,
but there will never be a coda marking the end.
The remaining notes will be borne by the sea, spread around the whole world
until the mountains have no peaks, until the sky and the land become one,
For a thousand years and ten-thousand generations, from now through eternity.
This is what we have been dreaming for:
a homeland made of poems, and a poetic life.
2015, in Vancouver Chinatown
Notes:
“Up into the Mountains”, a seven-syllable poem by the famous Tang Dynasty poet Du Mu.
“Ballad of the Osprey Lovers”, from the Southern Zhou ballads in the Poetry Classic.
Alice Munro, born in Ontario, famous Canadian poet, specializes in writing about ordinary women. 201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ge 82.
“The Peacock Flies Southest”, author unknown, Han Dynasty Music Bureau ballad. The earliest long descriptive poem.
“Together with the Minister from Jiangzhou We Cried”, referring to Bai Juyi’s long narrative poem “Ballad of the Lute”.
Walt Whitman (1819-1892). Born in Long Island, New York. Famous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poet. Author of “Leaves of Grass”. Often referred as the “Father of Free Verse”.
Edwin Layton, Canadian pioneer of contemporary poetry, famous romanticism poet Recipient of Canadian 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 Order of Canada, Nominated for Nobel Prize. Died in 2006 at age 93.
The above are famous lines from the Tang poet Li Bai.
Cited from Tang Dynasty Poetry Wang Changling’s famous quatrain “Farewell to Royal Servant Cai”.
Cited from well-known Jin Dynasty calligrapher Wang Xizhi’s “Preface to the Orchid Pavilion Anthology”.
Prof. Yeh Chia-Ying’s lyric “Partridge Days”, “If lingering sounds could meet over the vast ocean, eternity would exist in that very moment.”
From the ancient Music Bureau folk ballad “By Heaven”.
【英译者简介】伍婉雯生长於一个多元文化的家庭, 小学时期在香港,之后移民到加拿大。她的语言学背景,多产的诗歌创作,再加上她独具一格的幽默曾使她成了研究生诗歌课里的明星,从而与诗歌结缘。诗歌翻译也同时把她的中文和英文水平推向了高楼。
Caroline Y.M. Ng was brought up in a bilingual family with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in Hong Kong and Vancouver, Canada. Caroline‘s background in linguistics, productivity in writing poems, and her very dark and dry sense of humour made her a star in her poetry course in a post-graduate program. Translation of poetry brought Caroline’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ficiencies to a master level.
附注:芦卉《诗化的家园 诗意的人生》原载于加拿大环球华报2015年1月21日《枫林笔荟》专栏。著名文学评论家林楠如是说:“芦卉的诗报告是一次珍贵的艺术实践。是海外华文文学诗歌创作形式的一次新的突破”。(加拿大大华商报《作家文苑》专栏2015年4月18日第344期《洋溢的诗情—— 芦卉诗报告﹤诗化的家园 诗意的人生﹥读后》) 之后又在來信中说:芦卉的诗报告“有激情 ,有活力 ,有从容的情绪节奏,又有深刻的内涵和外延。不容易。这种体例在境外第一次出现 。好作品,非常精彩 !”北美青年作家、加华笔会前会长微言也在编者按中评论说:“长诗融会了芦卉女士移居枫叶之国以來不遗余力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践行与对中西方诗歌文化同一性的思考,有感而发,热情地讴歌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家园,以一种新的视角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进行了审视和有益的探索。”
【诵读】
枫叶的情怀兼及感恩节
作者:芦 卉 英译:刘明孚 中文朗诵:赵淑香 英文朗诵:景芳
在云里,在雾里,在雨中,晴空下,无所不在的你,
一团团,一簇簇,一层层,红透,红遍。
像五月的鲜花铺满大地,像燃烧的火焰,升腾,升腾……
天上,人间,阴霾被驱散,
没有了感喟苍凉的萧索,没有了瑟瑟袭人的清寒,
风色无边,行人驻足,激赏你的恢宏伟岸,赞美你的蓬勃昂扬。
这哪里是秋? 这分明是春!
情侣相拥在你的荫蔽下,呢喃燕语尽享你撒播的温馨。
谈笑风生的耆英漫步枫林,垂老的面颊闪耀著红光。
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唤回了他们的青春遐想。
纵使黄昏降临,又何须惆悵?红叶飘飞,晚晴意蕴更绵长。
你為什么那样热烈?你為什么那样鲜艳?
你是在把满腔的热血挥洒;你是在把赤诚的肝胆呈献。
守住良知,呼唤真情,充满渴望,奉献爱心。
為倾情反哺慈母的深恩,
就这样活脱脱地袒露出了你全副的肉与灵。
广袤平原的生命之树啊,红枫,你是自然造物者的奇迹;
红枫,你是北美大地的精魂!
In the clouds, in the fogs
In the rains, in the clear skies
Oh, Maple Leaves! You are everywhere
Hugged in balls, in clusters and in layers
Miraculously shining red
It seems that we are back to May
Beautiful flowers are blooming
Like burning fires, rising and rising
Driving away hazes and coldness
On earth and in the heavens
Bringing warmth and compassion to the world
People are amazed what you have done
Praising your virtue and deeds
This cannot be an autumn
It must be a spring
Loving ones are hugging against maple trunks
Enjoying the warmth you have brought
Seniors are walking in maple woods
Their faces are shining red
Reflecting your redness
Your burning red reminds them of their youth
And their burning desires
They have no worries at all
About the coming evening
Like the dancing maple leaves
They are in their high spirits
Showered by beautiful evening red
Why are you so burning?
Why are you so beautiful?
Because you give away your life
Without any reservation
It is your conscience and true feelings
It is your desires and love
You always appreciate mother earth
And willing to nurture back
That is what you are
That is all your body and soul are
Oh Maple Leaves! You are a masterpiece of the creator
You are the life trees of the vast plains
You are the soul of North America continent
【中文朗诵者简介】赵淑香,爱好文学,喜欢诵读。诗可言志,语为心声。愿我的声音和天下所有的音符合成人世间一曲最和谐的旋律!
【英文朗诵者简介】王景芳,北京人,在中国毕业于经济管理系,来加后改读会计专业并就职在Sodexo公司十余载,辞职后移居温哥。本人热爱大自然,温哥华的美诱发了我对摄影和诵读的喜爰,我愿用我的手、用我的口去记录和称赞这一切的美。
(楊蘭組稿編輯)
不能忘却的纪念
作者、诵读者:艾伦
又到“和平纪念日”了,虞美人花再一次在11月11日盛大开放。花儿开放在胸前,热血在心中激荡。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102年了,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世界上一些欧美国家包括中国的香港,每年举行“荣军纪念日”(也称阵亡将士纪念日)。
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取消了聚集活动。但是人们的纪念活动并没能给停止,搬到了云端进行。虽然没有了昔日的军队、警察、预备役、政府要员、民众在街头列阵走过的壮观,没有了风笛发出的呼唤,这并不影响我们深切地缅怀、感情的抒发。这一刻,空气中都弥漫着神圣和庄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然也曾宣战,但限于当时状况,并没有部队参与,但是却有十四万民众卷入了战争。那时,英军伤亡惨重,面临人员危机,英国有位军官提议到中国招募劳工。经英法严格选拔,以山东人为主、带有部分湖北人的特殊劳工,被集中在山东威海卫(今威海市),进行了简单的军事训练后,乘船奔赴海外。他们在战场上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工作,牺牲约两万之众。
同时,在加拿大及其他国家,也有华裔主动请缨参战,却由于被视为二等公民,所以当局拒绝加入。但是仍有部分人通过其他战场加入了战斗。真正让海外华人发挥作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加拿大专门招募了华裔的后代参军、最有名的当属136部队。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奉献,才为华人争取了投票权和话语权,令西方人士刮目相看。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是对英雄的敬仰,更是对和平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In Flanders Fields
By Dr. John McCrae, Recited by Jason (Kerrisdale School), Jackson (UBC), Alexandra (SFU), Jade (TWU), Jasmine (UT)
Author: Dr. John McCrae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书法】
欧阳修《秋声赋》截图
古中/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作者简介】古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書法系學士,美術教育碩士,獲日本文部省一級教諭證書。中國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員,全日本大學書道學會會員,產經國際書會無監察審查員,曾任溫哥華華人藝術家協會副會長,加拿大中國金石書畫研究會主持。長年經營金石書畫,作品遍及中、日、加及世界各地,得到華人和西人喜愛,并於北京首都美術館、上海中華兿術宫、東京上野美術館、加拿大卑詩大學亞洲文化中心等文化機構展藏。中國新聞網、加國多元文化及城市電視等多家媒體予以採訪報道。2013年獲中國北京網絡鳳凰杯百福書法大賽金獎,2014年為美國好萊塢電影《博物館奇妙夜·3》題寫大型書法,2015年為中國電影《萬里挑一》題寫“筆魂”,2016年獲加拿大新風采藝術大獎。
毛泽东词《咏梅》
李国维/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作者简介】李国维,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爱国艺术家,中国德艺双馨书画家,中国海峡两岸书画协会理事,加拿大温哥华老年桦人协会书法教师。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邱志强/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作者简介】邱志强,苏州吴江人,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爱好琴棋书画、乒乓球、摄影等文体活动。原中国乒协会员,曾荣获BC省老年乒乓赛男单冠军;围棋业余3段,曾担任过全国围棋赛裁判员;书画作品曾参加全国、省、市级展出,为博物馆、艺术品投资公司等藏家收藏。出版有《七彩人生》一书。
【绘画】
耕海
邱志强/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邱志强作品-《耕海》
油画《耕海》,(临)画于1976年。自制油画布、木框。
时代背景:七十年代初,在“向大海要田地,向大海要粮食”的号召下,一场含有政治运动成份的围海造田,在广东等沿海农村轰轰烈烈地展开,史称“澄饶联围“。历时一年多的高强度无报酬,甚至连饭都管不饱的劳作,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74年,广东画家汤集祥、余国宏创作的油。画《耕海》应运而生。作品参加全国美展並获奖,一炮而红。
在那个满是“红、光、亮”革命题材的年代,这幅以灰色调为主,注重形式的作品,犹如一首抒情而优美的小诗,令人们眼前一亮。画家临摹者甚多。我也临摹了好几幅,作为礼品赠送给親友。
山行
廖中慧/温哥华(加华笔会会员)
题款:(唐)杜牧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廖中慧,网名慧韵飘香,淡菊。自动化控制本科毕业。89年移民温哥华。兰亭云烟书画苑会员,师从广西漓江画派鼻祖叶侣梅,岭南派潘淑俊。温哥华中华诗词学会、大华笔会,枫华诗社、广西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知青诗社名誉理事。喜欢国画,写诗。每画必詩。有诗词在桂林风景区石刻上:《央视春晚象山分场》。每天都是起点,努力。
五月榴火
刘德/温哥华
秋凉忆五月榴火
新枝含浅绿,晚萼散轻红。
路远无由寄,任烧五月空。
石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果实。其最大的特点是美和奇。
石榴的花和果都很美。“春花落尽石榴开。” 一般是春暮后相互催发,花期很长,从夏至秋。花色艳红鲜润,耀眼如灯,故有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
石榴的果实硕大,腹裹千籽,是其他果实所没有的,裂开时可见种籽肉质半透明,汁为红液,状如水晶,正是“半含笑里清冰齿,水晶为粒玉为浆。” 此其奇也。
民间认为,石榴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喜欢石榴,不只是它鲜美的果实,还有它蕴含着繁茂、昌盛、和睦、团结,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因而也是画家常常喜欢创作表现的题材。
拙画和诗想表现的是石榴特质的一个方面,因秋凉而想起江南夏天榴花盛开的热烈。
【作者简介】刘德,字流云,号听雪斋主。北美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北美书画研究院业务院长,加拿大皇家美术学院中國画院副院长,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加拿大大华笔会网刊《加华文苑》绘画专栏责任编委。诗词作品散见于网络、诗刋、会刋、并被编入《中国文学精品典藏》、《类编中华诗词大系》以及《爱我中华爱国诗词精品典藏》、《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作品集》等诗词选集和典藏书籍。坚持以自创诗文入画,努力追求文人画熔诗书画于一炉的艺术表现和精神境界。经常受邀参展,绘画作品广受好评。
祝贺大词派云端年会召开
吴萍/常州
【作者简介】吴萍,女,笔名宙洋,江苏常州人。长期从事美术工作,主攻花鸟山水,1989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2004年出版《吴萍中国画艺术选集》,北京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硏究与书画创作研修班结业。创作的《花鸟图》等曾在美术出版社发行,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荣获金、银奖项。先后出访泰、法、曰本等国家,参加书画艺术交流,授予“中欧文化特使”称号,举办过个人书画展,作品传略入编《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等多部书画集。现为常武诗联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诗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常州市金东方国家级老年颐养中心书画协会第一届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