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目录
◆萧元恺 | 从《倪焕之》到《书生行》
◆宇 秀 | 白太太发廊
◆尔 雅 | 夏威夷岛居散记
◆Coral珊瑚 | 浮木
◆张新贵 | 我是盛夏里一只破戒的蝉

从《倪焕之》到《书生行》
文/萧元恺

作者简介
学业国际政经,研究所从事科研。移居加国就职媒体,致力文史著述,访学在东西方之间。
《倪焕之》是叶圣陶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艺术地再现了以主人公倪焕之为代表的平民教师,在历史剧烈变动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生活道路,揭示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状况。时隔百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又出现了一部描写教师的长篇小说《书生行》,作者是聂震宁先生。

在《倪焕之》问世后近百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作品亦汗牛充栋,然而教育题材、尤其是以教师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却凤毛麟角,更遑论如茅盾先生称誉《倪焕之》那样的扛鼎之作了。直至2023年4月,可与《倪焕之》相提并论的《书生行》出版,立即好评如潮,终于延续了《倪焕之》播种下的命脉,堪称21世纪的《倪焕之》。2023年4月《书生行》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月度“中国好书”之一,中国出版协会文艺出版委员会列为月度“文学好书榜”榜首,《党建》杂志评为月度13种推荐阅读好书之一。2023年《中国教育报》把《书生行》评为年度百本好书之一,2024年被评为向教师推荐的年度百本好书之一。《书生行》在豆瓣评分曾一度高达9.5分,长期在9.0分以上。
《书生行》聚焦在1963年广西县域一所中学,男主人公秦子岩从北京著名高校主动请调到西南山区县级中学,与已经在该所中学图书馆就职的妻子舒甄好团聚。该校也是秦子岩的母校,中学时代就受到老校长韦明熹和校图书馆馆长陆费祥的赏识,此时已有高学历的秦子岩的到来,无疑为当地教育注入新血。然而这并非一起简单的人事调动,由于所处的敏感时代,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政治思潮的酝酿冲击,秦子岩的到来恰如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也使他本人面临种种人生挑战,只想当好一名教师的他避无可避。
众所周知,1963年是中国社会山雨欲来的一个关键节点,既是理想主义高歌猛进的一个巅峰,又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爆发的前夜和铺垫。小说结尾落笔在四清运动和工作组进驻的开端,于此戛然而止,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正如有关评论所指:用曲尽其妙的语言,进行一种克制得体的表达,也预留了驰骋想象力的再叙空间。正是在这样一种时空的语境中,展示了教育领域的起伏矛盾和人物冲突,虽然地处一隅,人微言轻,却是国运民生的一具缩影,从微观折射出历史走向,从细节反映了庞大的宏观架构。

熟悉东方政治生态的人都清楚,县是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教育又是县政的一个重要面向,是多向交锋的一个晴雨表。从正副县长、正副校长和正副教导主任,到新老教师和学生,都在《书生行》这个舞台上轮番登场,演出了悲喜交集的情景戏剧,生动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原生态,尤其令五零后和六零后的读者们百感交集。
《书生行》这个书名起得好,是一个书生关于书生的激情抒写,是对共和国教育心史的一次重要补白,使人彷佛看到文弱雅致的知识人满怀着家国情怀,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莘莘学子,国家栋梁;执教园丁,肝脑涂地。一如著名作家王蒙对《书生行》的评价:“诚恳的谆谆教育小说,如实的全文现实主义,纯朴善良的历史主义。”也从天的师恩,通过一系列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刻画,书写出了特定阶段教育事业的曲折路径,在讴歌民间师生的正直善良的同时,也鞭笞了假教育之名行争利之实者失德寡义的龌龊行径。由此看到,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法外之地,与整个社会风雨同行,与国家命运载沉载浮。难能可贵的是,《书生行》没有对心理阴暗者脸谱化,而是按照艺术创作规律,照样写出性格丰满的“这一个”,如对副县长冒志强、教导处主任林茂坤和图书馆助理谭壮壮等的处理,拿捏有度,真实可信,这也是《书生行》另一个可圈可点的艺术成就。

正如《书生行》中所屡屡提到的,书中一条主线就是秉持着有教无类的基本理念,对来自各个阶层的所有学生敞开大门,这是教育事业的底线。正是在坚持和捍卫这条底线上,从老县长、老校长到秦子岩等,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百折不挠,不计名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力透纸背地留下了一个个忧时感怀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如果说《倪焕之》是风雨如晦中与命运抗争的一出悲剧,那么《书生行》就是尊师重教,为人民教师正名,宛若一阙华夏版的《教育诗》。
《书生行》中所张扬的爱满天下,充溢在许多感人肺腑的细节里面,这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对此作者亦不吝笔墨,可谓声情并茂。如主人公夫妇用广西地方烹调款待贫寒学生的家宴,一餐一饮之间的互动,书写了那个特殊年代授业与育人并举的操守作为。尽管没有直截了当的说教,《书生行》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艺术性再现了一种反思能力,即对当下唯分数是举的所谓天才教育挂帅进行审视,深刻反省恢复高考30年来愈发单一和偏狭的教育历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书生行》是对《倪焕之》的一种升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得以塑造,既为那个时代留下温馨而厚重的烙印,也为日后的教育路向提供了功德无量的历史观照。
从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许多仁人志士就献身于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出现了陶行知、晏阳初、李景汉和梁漱溟等一批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怀抱着教育救国的理念,由教育带动社会改革。《倪焕之》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而《书生行》又是《倪焕之》的历史承续,貌似偶然,实有必然的因素。1999年聂震宁先生参与组织“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评选,当时大多数评委也都认为《倪焕之》应该当选。《书生行》2023年4月13日出版,同年4月21日聂震宁先生就受邀赴苏州,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全民阅读论坛,自行到甪直古镇,向叶圣陶故居敬献花环,向《倪焕之》的作者致敬,此刻响起百年轮回的历史回音。
作为前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先生目前正致力于《邹韬奋传》的写作。在许多人的热烈建议下,他也在考虑《书生行》的下篇,使以秦子岩为代表的教师群像更加丰满完整,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画廊继续增辉。

白太太发廊
文/宇 秀

作者简介
著有散文集、诗集多种。作品收录于各类文集近百部。曾获中国电视奖、第40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等。
情人节傍晚,怀特太太被车祸堵在路上。
警车、消防车、救命车横在当街,现场被警戒线圈着,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走的。好在并没有一个在烛光晚餐里等她的人,怀特太太反倒坦然了。她摇下车窗探出头去。听说是个酒鬼,货车来不及刹车……她看到穿制服的人抬着担架正往救命车里送。突然,窜出一条狗,从血泊中叼起一根拐杖,呼啸着冲过去。
她认出了狗,一条名贵但很久没洗澡的金毛犬。
怀特太太从未结过婚,枉背了个太太的名义。听说当年的怀特是酒吧常客,她理发店开张剃的第一个头就是怀特的,她就被叫作了怀特太太。不知怎么在怀特之后,一直就没男人把她娶走。
她走起路来屁股像左转右转的沙发椅,但脸蛋并不丑,两条弯眉的弧形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不像很多女人是日后修的描的。她怀疑自己之所以至今还单身着,就是“怀特太太”这个称呼给耽误的。其实,酒吧的不少客人也是理发店熟客,可惜跟她只是打情卖俏,不过她也真心没看上哪一个。
在雷蒙先生出现之前,怀特太太曾想把店面装修一下,不光理发。当然招牌得换掉,价位也得狠狠地跳上两个台阶。贵了,才会有上流客人,她未来的男人可能就在这些上流客人里面。怀特太太就那么一直想着,就那么日复一日过去了,最终的装修行动不过是做了块新的三明治广告牌,换掉了当年怀特帮她做的那块单面塑料牌。
那天,甫入初夏。怀特太太穿了件玫红弹力衫,领口超低,露出大半乳房,一弯腰似要滚出来。亏她想出来在广告牌上拴了一对粉红、粉蓝的气球,它们的气充得十足,像女人正喂奶的乳房胀鼓鼓的,引得酒吧露天座的男人纷纷转过头来。她对那些转过来的头是有准备的,而一双酷似李察•基尔的眼睛却在意料之外。她相信那双眼睛一开始在气球上,最终落在她的酥胸。她没有像往常被男人盯这个部位那么反感,反倒窃喜。
早在高中,她就迷上了《漂亮女人》电影里李察•基尔的眼睛,她觉得女人只要被这样一双眼睛盯上,爱情就会降临。就像影片里幸运的女主,乌鸦变凤凰。那天要不是预约的客人已经坐在剃头的转椅上等她,她就到酒吧喝一杯了,没准儿就有机会和他坐在五帆酒店吃牛排呢。
这个长着李察•基尔眼睛的男人,大家叫他雷蒙先生,是葡萄酒公司的CEO,曾在香港做生意。一年前他的香港富太太突然病故,没留下孩子,留下一栋豪宅。

怀特太太破费了一瓶正装摩洛哥坚果护发油,从酒吧女招待那里打听到这些。女招待是中英混血,她说雷蒙先生比她中文还能多说一点,甚至会讲一两句中国笑话。当晚,怀特太太想象着自己就是他的情人,他像电影里的李察•基尔给女主买高档时装一样也带她去市中心的普拉达、古驰买衣。
此后,怀特太太每天都在店里等到很晚,即使没一个客人。她不能错过他再来酒吧。
这一等就过了夏季。那天刚开门,她拉开百叶窗,一眼看见雷蒙坐在以前的位子,禁不住叫出声。等候理发的客人跟着看过去也惊叫了一声:“哇,她还是那么漂亮!”
怀特太太这才注意到雷蒙对面坐着一个极漂亮的女人,谁都知道她曾是加拿大小姐冠军。此刻雷蒙正握着“冠军”的手亲吻,含情脉脉,简直跟电影里一模一样。怀特太太一阵眩晕,跌坐在客人身边。
一两个月后的傍晚,雷蒙先生又来到酒吧。坐在他面前的女人却不是“冠军”。雷蒙头发蓬乱,眼睛在一束夕照里困倦迷朦。那个胸前一马平川的女人却眉飞色舞地讲着什么,隔着一条小街都传来她的笑声。
怀特太太像吃了一口变味的奶酪,咽不下吐不出。她情愿此刻看到雷蒙和“冠军”坐在对面,而不是这个笑声很大却精瘦的女人。更让她受不了的是之后没多久雷蒙居然带了个貌似菲佣的高颧骨小个女人坐在那个老位子上,那黝黑的女人竟然张开嘴巴等着雷蒙往她嘴里送炸鱼。
她在心里恨恨地骂了声stupid(蠢货)!
这之后雷蒙没再来酒吧,直到隔年圣诞过后一个清冷的午后。
怀特太太一上午没剃到一个头,就索性跑到酒吧跟女招待聊八卦。她吃惊地看到坐在寒风里喝了一整瓶红酒的流浪汉模样的人竟然是雷蒙先生,他目光浑浊,鼻头通红,拄着一根拐杖起身。跟着他的狗倒是名贵,只是很久没洗澡了。
“唉,不过……他还是给很多tips(小费)。”女招待叹息着,随手将收银盘里一张皱巴巴的十元纸钞塞进围裙口袋,接着告诉怀特太太:雷蒙曾问起过她呢。当得知她叫怀特太太时还念叨了两遍“Mrs.White”,然后说“按中国话叫白太太。”
这以后,怀特太太再也没见过雷蒙,直到情人节傍晚的车祸。
再后来,人们就看到理发店门前蹲着一条漂亮的狗,金色毛发,一副被主人宠爱的样子。理发店的招牌上添了一行中文隶书:白太太发廊。

夏威夷岛居散记
文/尔 雅

作者简介
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第17届秘书长,出书多部,获奖多次。现居加州。
一直想做一只候鸟。
林语堂先生说:人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你看天上的鸟、水中的鱼,觅食即是游戏,无一不是悠闲度日。而人是不同的,人觅食是劳作,世界上好多人劳碌终日,而仅得温饱。做只鸟是幸福的,特别是候鸟,总是在向着温暖飞。
在旧金山的平安夜,下班已经很晚了,且下着雨,黑的夜衬着人家闪闪烁烁的圣诞彩灯,格外醒目而温暖,那种温暖甚至从室内泛滥出来,漫到人的心上。多少年来,我一直喜欢看屋子里流溢出的灯光,那种橘黄的光亮,温暖得常常令我感伤: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他们正围桌吃饭或围炉夜谈?从小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注定了我生命本质里的孤独,也让我对温暖格外敏感。一年多前,我的外祖母——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多少次,我会夜半惊梦:孤独无依的感觉。
圣诞节早上起来,拉开窗帘,一院子的冷风冷雨与凄清,像极了李清照的词。收拾屋子,把该扔的垃圾扔掉,该洗的碗洗掉。想到下午就会像候鸟一样,飞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心里生出高兴。喻丽清老师曾玩笑说:有钱人冬天才会去夏威夷度假。我就权且做一回“有钱人”罢。
飞机就是一只巨大的候鸟,正驮我飞向温暖的夏威夷,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破旧、无头无尾的童话书:主人公骑着鹅旅行,经历了许许多多奇妙的事情,有一次在海边看见一块金币,正要拾起,突然狂风大作,混沌一片,待睁眼时,大海没有了,变出一个城堡,破书到此戛然而止,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象后面的故事。这是一个太长的悬念。
舷窗外的晚霞:一抹深红,一抹浅红,一抹淡红,然后是暗的天色,应该叫它印象派绘画吗?我不知,反正大自然的画真实而绝妙,但转瞬即逝,连富可敌国的人都无法收藏。
想起萧红,这个精神富有、生活困窘的女子,想到她的日本之旅,何其孤寂清冷:“从异乡又奔向异乡/这愿望是多么的渺茫/何况迎接我的是海上的波涛/还有那异乡的风霜……”从异乡又到异乡,此时彼时,此人彼人,每一次,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Big Island(大岛),是夏威夷群岛中最南边,也是最大的岛。我们凌晨5点半开车去火奴努努的机场。半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大岛的西部小城希洛,步出机舱,一道美丽的彩虹正挂在天边。环岛一日游的大巴士按顺时针方向出发,车窗外,西部的土地裸露着黑而硬的火山熔岩,单调而贫瘠,零落的房屋散落其间,显得寂寞而荒涼。越往东与南走,则越来越多的绿意:有深壑,有瀑布,有奇花异草,有密不可透的热带丛林,最奇妙的是我们还穿越了火山熔洞,亲临了活火山现场,看到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冒着浓浓的白烟,而四周的土地,小丛林星罗棋布地也冒着一股股袅袅的白烟。如果不是浓重的硫磺味,而是饭菜香,真就像一个不见房舍,只见炊烟的村庄。我身边的诗人开始作诗:“大地深处有人生火做饭/地底冒出阵阵炊烟……”笑疼我的肚子。巴士穿过南边海滨小城,南边的小城就像一串美丽的珍珠挂在岛的颈上,正值黄昏,那种流光溢彩,繁华享乐,与西部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回程的小飞机上,包括空姐和机长,一共15个人,这是夏威夷本地的航空公司,名字就叫“GO(去)”。

天上有星星的银河,衬着黑色的静谧的天幕,好像仙人们都睡了;海上有夏威夷群岛金色的灯火,仿佛人间的生活正热闹繁华。可有的小岛只有几盏稀疏的灯火,令人为他们生出孤寂之感,据说至今有一个岛仍为私人拥有,外人不能擅入,可是我不解,这种富有与鲁滨逊独居荒岛有何区别呢?越来越接近瓦胡(Oahu)岛了,从天上看下去,这个岛的灯火最璀璨,最温暖,令我有回家的感觉。
订了今年最末一天的机票去Maui岛,可是我们这两个赶飞机的人迟到了,好在工作人员为我们免费安排了下一班的飞机。到达Maui岛,拿到我们租借的车,本打算去东边的Hana,可听说去Hana的路因大雨中断,我们只好改变路线,去了西边的Lahaina。
环着岛的头部绕了一周,道路曲折险峻,常常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而见到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他们远离万丈红尘;时而又误入一片高档的白色别墅群,它们分布在悬崖边,有最好的风景,可是却静谧得不见一个人,不见一部车,让人疑心走入了画中。最令我惊讶的是:我终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甘蔗林,它们高举着白色的穗须在风中摇摆起伏,远远看去像深不可测的芦苇荡。我们停下车,进入蔗林中,享受着甘蔗的香甜,这大地的馈赠。
去了瓦胡岛上的波里尼西亚文化中心,这里展示了太平洋中的8个群岛(包括斐济、汤加、大溪地群岛等)的文化、生活形态、住所、娱乐等。这是一个非谋利机构,是为保留波利尼西亚的文化遗产而建,同时提供上百名就读于附近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波利尼西亚学生的奖学金。我想这就是此文化中心与世界上众多文化中心的不同,以及其意义所在。因为这些学生学成后,会返回他们所属的岛屿,给这些如今依然贫穷落后的地方注入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我想他们是幸运而有福的,想当年他们的祖先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惊涛骇浪,乘着独木舟航行数千里,在广阔的太平洋中发现了夏威夷。看来人同此心:每个民族,包括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远方,都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勇气。
终于经不住鼓动去浮潜,据说上午才是潜游的最佳时间,因为那时太阳的光线、海水的澄澈度是最好的,海底世界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我们到达那里时已是下午5时,本以为什么都看不到,幸运的是当我潜游下去,从潜水镜里看到了一朵硕大漂亮的珊瑚石,有好多螃蟹以及像葵花却硬如钢针般的小生物,崖缝里仍然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色彩斑斓的鱼,悠然地摆动。这时你就幻想自己也是一条鱼,感叹鱼的世界是如此丰富有趣。海下的岩石坚硬险峻,沟壑密布,奇妙异常,这海底的山峦,大自然的造物,令人不禁生出畏惧景仰之感。
上得岸来:蛋黄般的落日、墨绿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嫩绿的草地、黄昏中的椰林、沙滩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沙滩椅、悠游自在的人们……都告诉你这里是最好最美妙的度假胜地,这种美,远胜于任何一幅画,任何一个电影镜头。
在夏威夷,时间就是用来消费与享乐的……

浮木
文/Coral珊瑚

作者简介
叶珊瑚,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摄影世家,热爱画画与写诗,诗歌在网络上广泛发表,也是国际水彩大奖的得主。
被时光沉淀过的浮木
缓缓磨出
舒坦与朴素
这些漂洋过海的事物
了无根系牵绊
一生自由
却在千穿百孔的体内
划着故乡一条河流
把多年想说的话
默刻成乡愁
唯有潮涨潮落
问候过这些浮木始末
它们漂泊于此处
开始卸下一身重负
我是盛夏里一只破戒的蝉
文/张新贵

作者简介
笔名念一。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等。作品散见于海内外报刊杂志以及阁书选本等。
盛夏高远
破了我独善其身的戒
让我成了一只蝉
委身于一棵树
在这多情的季节
我一边吟唱前世今主
一边偷窥灯红酒绿
在树下
我不怕风吹雨打
怕,忍不住炙烤
而干渴
秋风扫不尽落叶
且怕,且不怕
我是盛夏里
一只已经破了戒的蝉

(PS:文中图片由“高度”专业美编Tiffany 老师提供支持,特此鸣谢!
本期内容同步刊登于2025年1月31日加拿大《高度》周刊《菲莎文萃》专版)
